从大动力到智能大动力:立马如何定义两轮出行新未来?

电摩实验小说 2025-04-02 03:00:37

当智慧城市加速推进、消费需求向“质”跃迁,两轮电动车行业正站在技术革命与用户价值重构的十字路口。

在这场由智能化主导的产业变革中,行业头部品牌立马以一场战略升级发布会,宣告两轮出行正式迈入“智能大动力”时代——不再局限于动力性能的单一维度,而是以自平衡技术、汽车级安全系统、AI交互等创新成果,重新定义两轮出行的价值边界。

这场汇聚行业目光盛会,不仅展现了立马从技术到生态的硬实力,更揭示了行业竞争的本质:谁能以智能化深度绑定用户体验,谁就能掌握未来十年的话语权。

在消费升级浪潮下,用户对电动车的需求早已超越“代步工具”的单一属性。《政府工作报告》中32次提及“消费”,传递出国家从政策层面推动供给端创新的决心。这一背景下,智慧出行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场景之一——用户需要更安全、更智能、更自由的出行体验,正如电动汽车行业通过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重构出行生态,两轮电动车也必然走向“智能化”的新赛道。

立马的“智能大动力”战略,正是对用户需求与时代趋势的双重回应。

其自平衡技术3.0不仅让车辆实现15度自平衡站立和全地形自适应巡航,更首次将汽车级AEB主动安全技术、毫米波雷达和AI路径导航引入两轮车领域。这些创新直指用户痛点:拥堵路况下的碰撞风险、复杂地形的操控压力、陌生场景的导航焦虑。例如,AEB系统通过车规级传感器预判风险,将两轮车安全等级提升至接近四轮车的水准;而北斗+GPS双频定位与AI路径规划,则让用户在城市通勤、郊野探索等多元场景中“放手去骑”。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立马正在以智能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出行自由”。传统大动力解决的是物理层面的“跑得远、跑得快、爬得高”,而智能大动力通过人车交互、车路协同,实现心理层面的“跑得安心”。

*应董×极限·小智现场智能互动

这种自由,既体现在车辆自动适应路况的“无感化”体验,也体现在用户通过语音召唤、APP远程控制等实现的“无缝连接”。正如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并非因为通话质量更好,而是重新定义了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立马的智能化升级,本质上是将两轮车从“动力载体”进化为“智慧出行伙伴”,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满足用户对品质化、个性化、科技感的进阶需求。

从技术布局到生态协同,厚积薄发的立马智能化战略,正在重塑行业竞争逻辑。

早在2014年,立马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便已成立;2016年,立马首代自平衡产品面世;2018年第二代产品面世,立马正式路测无人驾驶技术。同时,立马也依托立马科技控股公司星星科技在AR-HUD、多模态交互等领域的积累,构建起两轮车智能化的技术护城河。

此次发布的立马自平衡无人驾驶技术3.0,不仅填补了两轮车在主动安全、智能交互等领域的技术空白,更以“量产能力”打破行业“概念化智能”的桎梏——首款搭载该技术的“极限·小智”车型已实现商业化落地,这背后是立马从架构设计(如凌云抗侧力车身)、传感器(静音高传感陀螺仪)到算法调校的全链路技术闭环。对于产业链而言,此突破意味着两轮车行业开始向汽车级技术标准靠拢,AEB、毫米波雷达等技术的跨领域应用,为行业开辟了“四轮技术降维两轮”的创新路径。

对立马自身而言,智能化战略的落地正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而立马与京东的战略合作和全新AI新零售大模型的加持,也将帮助品牌精准触达年轻用户,而未来将覆盖多元价格带的智能大动力产品矩阵,则为经销商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拉动终端利润。

同时,权威咨询机构沙利文“全国大动力电动两轮车领先品牌”认证与CCTV大国品牌背书的加持,也将持续强化立马“技术派”形象,使其在用户心智中率先抢占“智能大动力”认知高地。

从燃油摩托车时代到电动化普及,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浪潮,两轮出行工具的每一次变革,本质上都是对“人的需求”的更深层响应。

立马的“智能大动力”战略,既是品牌对“让用户出行更自由”使命的践行,亦是对国家“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政策的精准呼应。可以预见,随着技术普惠与生态共建,智能两轮车将不再局限于代步工具,而是成为智慧城市中连接人、车、路的核心节点。而立马凭借“量产化智能技术”的先发优势,或将成为这场变革中最大的破局者与受益者。

0 阅读:1
电摩实验小说

电摩实验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