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句话?他的艺术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

滨滨谈文化 2025-01-18 02:49:28

书法名家张旭光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书法的这个问题?他的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而书法爱好者为什么对他的这句话并不认同?反而还很反感?他究竟说了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张旭光说,自己对书法(汉字)的辨识度问题一直有所研究,他说,历史上书法经过了三次大的革命(以前说是四次),第一次是王羲之把四方块的字写成了带有弯度的笔画,第二次是王献之,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在了一起书写,而第三次就是明代的徐渭,把一行行独立的字写成了一片片。从这些创新来看,古人所写的字就是淡化了汉字的辨识度,而突出了书法的艺术性。

王献之草书局部

熟悉张旭光书法的人可能都知道,早年的他以行书为主,曾在电视上做了多期书法讲座,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和热爱,但随着书法艺术性的不断普及,如今的张旭光已经由行书转入到了草书的研究和创作之上。他给人展示的草书作品,与之前的行书完全是两种状态。而其草书作品由于突出书法的艺术性,与古人的书法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于是在书法爱好者中间引发了许多讨论和关注。

汉字的辨识度,就是指人们在写字时,所写的字是什么,这是一个根本的要求和原则,只有把字写清楚了,别人甚至是自己再回头看时,就知道当时写的是什么字。但是,随着书法艺术性的不断增强,不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书法家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会淡化这个辨识度的问题。正如张旭光举例说明的,如果你写了一个字,这个人可能认为是一个“多”字,而那个人可能就会认为是其它字,由此散发出了很多意思,只有这样才能让汉字书写在艺术性上有了很多种感受。

但是,对于张旭光的说法,书法爱好者并不认同他的观点。许多人说,汉字本来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瑰宝,写的字不认识,也不会流传下来,哪来的书法艺术?何况不认识,也就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有人认为,张旭光本来就不会写草书,不会用笔,自己写不出来古人的经典,想用这种话来糊弄人!还有人觉得,古人的草书,不论是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还是徐渭,人家所写的草书,其实也是遵循了传统,都是很规范的一个标准,而当代一些所谓的书法家,自己不愿意下真功夫,就曲解了古人的书法,实在不应该。

张旭光还强调,书法,尤其是草书,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表现书法的艺术性,而不是很多人都会认识草书的,因此,在草书作品中,艺术性的功能才是第一位的,这样的艺术作品,应当是以墨法、字法、章法等来实现它。例如有的字可以写得大一点,有些字可以写得小一点,有些墨可以用得重一点,有些则可以用得干枯一些,都是可的,总之,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现书法的艺术性,至于认不认识草书,那就无关紧要了。

总的说,张旭光的艺术性要想,就是单纯地表现书法的艺术性,而不是为了突出他的辨识度。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字写得跟古人一样,那就是复制古人了,何来艺术性?对于张旭光的书法艺术性思想,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0 阅读:98

评论列表

艺林信步

艺林信步

5
2025-01-18 07:12

张旭光违背了书法本质!书法的实用性没有了,艺术性也荡然无存!实用性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游离于实用性以外的形式都是不具存在的价值!张旭光之阶段说并不科学,一方一条一片,在一个书家创作中常有的事,可在几个小时内体现。他意在为"他们乱书一族已超越古人,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的逛言做铺垫而已!

楷行天下

楷行天下

4
2025-01-18 19:22

古人的书法是直冲云霄的大鹏,张旭光所谓的书法就是落在地上的鸟屎。跟古人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他所谓的艺术论调就是黄帝的新装。

滨滨谈文化

滨滨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