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分析,中国收拾完英伟达之后,下一个应该就要轮到台积电了。
这个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毕竟对中国大陆而言,英伟达和台积电是不安全的,要断开深度绑定,现在或许就是最好的时候。
对美国而言,英伟达和台积电是非白人企业,同样没有从内心层面将其视作自己的企业,所以美国要的只是人才和技术,达到目的后,这些企业就不值钱了。
所以别看英伟达和台积电现在过得风生水起的,被世界上实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不信任,它们是走不远的。



英伟达作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军企业,其发展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需求。
然而,中国政府启动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无疑给这家科技巨头带来了沉重打击。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主动出击的一个信号。既然英伟达已经率先遭受铁拳,那么作为全球芯片制造行业中另一重要支柱的台积电,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张忠谋和黄仁勋
中国芯片制造崛起,台积电市场受到冲击台积电曾长期稳居全球芯片代工的霸主地位,但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这一格局。从中芯国际到长江存储,中国大陆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资本投入,逐渐在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上蚕食台积电的市场份额。过去,台积电得以凭借3nm、2nm等先进制程技术维持竞争力,但技术壁垒正在被逐步攻破。


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本土的芯片需求也在大幅增长,而国内厂商更倾向于选择具备本地优势的供应商。随着供需两端的变化,台积电赖以生存的成熟制程市场正在被中国大陆企业逐步夺走。
所以台积电的麻烦本质上源于其市场依赖中国大陆,但现在其核心竞争力却正在丧失中,而且丧失的速度很快。



深圳湾芯展上的中国芯片企业
更何况,先进制程不再是“护城河”了长期以来,台积电以其先进制程技术领先全球。然而,这种“技术领先”实际上存在炒作嫌疑。
5nm制程与3nm制程之间的实际性能提升并未达到市场预期,甚至被消费者质疑为“性价比不高”。例如,苹果的3nm芯片虽然搭载于最新iPhone,但在用户体验上却难以明显超越竞争对手华为的产品。3nm就能提升性能减少功耗了吗?有,但是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是感受不到这种微弱的差别的。
对厂商来说,花了更高的价格买这样的芯片,成品对用户并没有号召力,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芯片呢?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降温,智算中心建设放缓,市场对台积电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也将大幅缩减。项立刚预测,这将使得台积电在2025年迎来重大市场转折点。
届时,消费者和厂商对制程迭代的热情消退,台积电“技术至上”的商业模式将面临严峻考验。


地缘政治对台积电的影响无疑是其未来最大的隐患。
美国已经通过政策干预,将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产能迁移至美国本土,以降低对台湾地区的依赖。然而,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高昂成本和技术迁移的困难,使得这一策略看似“保护”,实则掣肘。台积电只要转移去美国,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人才也会受到影响,赚钱的成熟制程市场将会逐渐丢掉。这还能是什么好事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积电要是拒绝迁往美国或者使什么绊子,那美国可就不是跟你玩过家家,罚你款什么的了,而是要直接逮捕了。这样的例子可不少的啊!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企业在本土市场的稳步发展和政策支持则显得更加扎实。台积电的国际化战略,更像是一场被迫的“自我革命”,其结果未必是台积电能够承受的。



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的崛起,并非要直接取代台积电,而是通过持续发展本土市场,逐步形成对全球市场的支撑。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既避免与台积电正面冲突,又通过市场竞争不断蚕食其份额。例如,中芯国际的成熟制程在价格和供货周期上已经展现出优势,长江存储则在存储芯片领域快速崛起。中国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守住自己的市场,另一方面逐步扩展国际影响力。


看起来有点玄。
英伟达的遭遇或许只是开始,而台积电可能会在2025年迎来一个更具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笑看风云起,稳坐钓鱼台,这才是未来中国芯片产业的应对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