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令案之不可洗脱的嫌疑人
(2):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翻译疑云
(3):朱令案中案之蹊跷的失窃案
(4):清华1995年的五一假期和夏季学期
(5):朱令案前的我国铊中毒情况考(上)
(6):朱令案前的我国铊中毒情况考(中上)
补充前文第五节的一些内容。
关于贵州省兴仁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铊矿污染导致当地持续数十年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可查询到的较近一篇学术论文是2004年发表在《贵州地质》上的一篇题为《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总结出该地区因矿污染不仅发生过大面积的铊中毒,而且发生过群体性的氟中毒、砷中毒、酸性水诱发的地方胃肠病。以及指出在1960年开始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中,有“严重者致死”的情况,完全不是刘金铎在1983年论文《慢性铊中毒致视神经视网膜损害(附四例)》中所谓的“无一例死于铊中毒”说法。
资料来源:赵凤其,顾尚义,毛旗等.贵州兴仁滥木厂汞铊矿床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与铊成矿[J].矿物学报,2022,42(05):692-704
截至到本文撰写时,关于该地铊矿可查询到的最新一篇论文是2022年发表在《矿物学报》上的一篇题为《贵州兴仁滥木厂汞铊矿床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与铊成矿》的学术论文。
在贵州省兴仁县持续三十年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逐渐落下帷幕时,江西上高县又发生一起更大规模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1987年,江西省上高县两个乡六个自然村发生了一起总计超过七百人中毒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对这起超过七百人中毒的大规模群体性铊中毒事件的最早调查报道,是江西省上高县卫生防疫站刘文斌等人与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陈敏珍等人于1988年发表在《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第1卷第1期上的一篇题为《一起食用“花炮盐”引起铊中毒的调查报告》的不满一页纸的简短报道。下图即该报道全文。
刘汉名.铊中毒的调查报告[J].职业医学,1990,(03):147-148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刘汉名将这个“1987年上半年江西省上高县两个乡六个自然村发生的铊中毒事件”界定为亚急性铊中毒。而六个自然村中的一个村子河龙村则是:“该村共有144户645人,其中130户购买了工业盐,食用人数约600人,在3-4个月内先后发生中毒病人266例。”中毒发病比例达到44%。导致这次群体性铊中毒的原因,是由于“该村村民于1987年1-2月间从邻县某花爆厂购买了工业用盐作生活食用。该厂工业盐原料是从东德进口的硝酸钠和加拿大进口的氯化钾制成的氯化钠,作为生产花爆炸药成分”“据县卫生防疫站从工厂及病家收回生剩余的工业盐化验分析疑有铅、汞、铊。”即:当地村民在1987年春节期间从当地花炮厂购买了制造花炮剩下的工业盐花炮盐当食用盐,结果因为这些花炮盐中铊含量超标导致群体性铊中毒。这是我国历史上单次中毒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铊中毒事件。不过从既有的资料文献来看,都没有致死病例的报道。刘汉名对河龙村266例中毒者的调查结论更是:听当地卫生所说“无1例死亡,所有病人痊愈,无1例遗留后遗症,完全恢复生产劳动能力。”
这起大规模群体性铊中毒事件的责任人是很清楚的——把工业盐当作食用盐贩卖的当地花炮厂。但是,这些村民为什么买花炮盐当食盐用而不直接买食用盐?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花炮盐比食用盐便宜。这起事件同时告诉我们:花炮、甚至烟花爆竹、鞭炮中都含有铊。除了这件事情本身,还有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这一点呢?有:12年前的2012年,也是一个龙年,在当年春节前夕,《中国消防》杂志发布了一篇《燃放烟花爆竹新警示》,其中提到:“烟花中就含有铊,准确的说是铊的化合物——硝酸铊。硝酸铊与高氯酸和氯化亚汞及树脂混和能产生绿色的火焰,因此常被用于烟花制造。”提醒人们在放烟花后要及时洗手防止铊中毒。
甚至,在百度里还有“怎样在鞭炮中提取铊”的问答。虽然这类回答可能比较扯淡并不可信,但它也是中国第一搜索引擎提供的啊。
除了前述的用铊入药治疗头癣等疾病、铊矿污染、花炮中的工业盐含铊以外,铊的另外一个重要载体就是毒鼠药、杀虫剂。关于铊在老鼠药中存在的证据,如本系列(上)中所述的:早在1963年,康雄飞等人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硫酸亚铊中毒致死一例报告》(链接可见原文)就已经报道了一例因服用毒鼠药硫酸亚铊500毫克而中毒致死的案例。
此后,国内文献很少有报道铊制老鼠药中毒的案例存在,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老鼠药销声匿迹不存在了,因为鼠药市场是一个成分非常复杂的市场。比如,以1985年的一篇《湖南湘潭集市上出售的老鼠药》为例,仅湘潭这一个地区,各种由卖药者自己配制的老鼠药就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了砒霜、氰化物等各种剧毒物。该文中虽然没有提到铊盐,但完全不能排除。
http://www.zbjcy.gov.cn/website/0/201912135349200608596670278848.html
(八) 中药中含有铊成分的报道更令一些人想不到的是,在一些中药、甚至保健品中都含有相当程度的铊成分,并因此导致了服用者的铊中毒。根据西安市中心医院职业病科郭宝科等人于1999年发表在《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罕见的铅铊合并急性中毒病例分析》论文(全文见:《一则因中药中含有铅、铊而导致铅铊合并中毒的报道:<罕见的铅铊合并急性中毒病例分析>(1999)》),一位46岁的干部因为喝了中药(汤剂和片剂)导致铅铊合并急性中毒。后经测量,该病例所喝的中药汤剂中铅含量为0.88mg/L,铊含量为2.93μmg/L,片剂的铅含量为0.07mg/片。
那么,保健品“乌鸡精”是什么东西呢?百度会这么告诉你:它好得不得了,至少具有十大功效。
写到这里本文又已经太长了,再做一中断,下一篇一定会写完的。(未完待续)
本文重点参考文献:[1]康雄飞, 林则陈, 马玉华. 硫酸亚铊中毒致死一例报告[J] . 中华内科杂志, 1963, 11(12) : 952-952
[2]张发忠.湖南湘潭集市上出售的老鼠药[J].刑事技术,1985,(05):29
[3]李文斌,谢觉根,何德勒等.一起食用“花炮盐”引起铊中毒的调查报告[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88,(01):17
[4]刘汉名.铊中毒的调查报告[J].职业医学,1990,(03):147-148
[5]尹明根,陈敏珍,李文斌等.42例铊中毒随访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3,(04):223-224
[6]周化之.铊中毒[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3,(04):235
[7]郭宝科,杜永峰,李建平.罕见的铅铊合并急性中毒病例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9,(05):285-286
[8]毕建忠,周庆博,来超等.误诊为Guillain-Barr综合征的急性铊中毒致多发性神经病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06):87
[9]钱嵘,李明琴,李明波等.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J].贵州地质,2004,(04):254-257
[10]孟昭全,李芳,张春之,王庆林.《实用农药中毒急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8-01
[11]燃放烟花爆竹新警示[J].中国消防,2012,(03):5
[12]赵凤其,顾尚义,毛旗等.贵州兴仁滥木厂汞铊矿床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与铊成矿[J].矿物学报,2022,42(05):692-704
(白色的铊盐,黑色的背景)
(蓝色的解药:普鲁士蓝)
《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1):朱令案之不可洗脱的嫌疑人》《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2):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翻译疑云》《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3):朱令案中案之蹊跷的失窃案》《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4):清华一九九五年的五一假期和夏季学期》《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5):朱令案前的我国铊中毒情况考(上)》《广陵散已散而广陵散未完(6):朱令案前的我国铊中毒情况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