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浪,湖南永州人。问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永州市直属机关书画家协会主席,冷水滩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潇湘民族书画院常务理事,香港湾区艺术研究院首批院士。艺术创作涉及诗歌,美学理论、书法、绘画。作品曾发表于《书法报》、《美术报》、《艺术与价值》、《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图录》、《卓克艺术名家专辑》、《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广东科技报》、《芒果报》、人民日报网、新湖南、华新在线、雅昌艺术网、今日头条、红网、《永州日报》、《潇湘晨报》、《纽扣》等等。永州电视台、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曾专题报道其艺术成果。
2009年、2013年、2014年、2020年,分别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永州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美庐美术馆、湖南国画馆举办过个展和策划全国草书提名展。出版有《月浪艺术集·美术卷》、《月浪艺术集·书法卷》等。2020年策展了"中国永州.怀素全国草书提名展”,引起了中国草书界广泛关注。2019年获“蝶恋花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现代诗三等奖。2022年被书法报评选为“全国中青年花鸟五十家”。2023年3月永州市文联授予2022年度“十佳主席”。
月浪|在静美中绽放着蓬勃生机
在网络上,第一次邂逅月浪老师的画,惊艳了我,美得让我震颤,心生狂喜。一个艺术作品质地如何,只有时间能告诉你。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不知是我融入了画,还是画印入我心,月浪老师的画在我心里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月浪老师的画,以画花为主。他笔下的花,已不是我们眼里的花,而是我们心里的花。你凝视他笔下的花久之,你会发生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知我是花,还是花是我,仿佛我与花融为一体,我即是花,花即是我。又好象我们的心已化身为他笔下的花,绽放得那么全然,那么奢侈,那么大方,那么超然,那么出尘。他不止是再现自然中的美,更是表现他心里的境。他自己在《月浪日记》也写道:“绘画的意义不是造型,不是布局,是心境,是意境。”月浪老师画之意境,我简单概括为三:
柔
看到月浪老师的画,你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柔和。仿佛尘俗中形成的无形铠甲在慢慢消融,生活中竞争的器械你悄悄放下,甚至你那坚硬的自我,也在静静地脱落。这是一种上善若水,夫唯不争的柔;这是一种如山岚缭绕,能撩拨你经年情愫的柔;这是他画笔下那方故乡熟悉的池塘,静展于心底的那种柔;这是他笔下那风中摇曳的绿叶,如水草般地油油地向我们招手的柔;这是拈花一笑的佛手的那种柔,是佛陀脸上微笑的那种柔。在月浪老师的画前,你无法不柔和。你甚至会柔和得仿佛消融在空气里。
但这种柔和,不是软弱,不是放弃。柔中有一种生命的韧劲。正如他笔下的花,到了花时,一定会在天地间,绽放一片柔和静美与空灵,绝不犹豫,绝不迟疑,我们仿佛还能闻到花的芬芳,看到生命倔强的风姿。
静
月浪老师的画,带给你的心境,是一种静谧与安宁。经纶世务者,望画息心。在月浪老师的画前,你会不由自主地静下来。忘了世之喧嚣,忘了心的杂乱。
艺术的最高境界,最后都是音乐性的,诗性的。他的画,就是这种音乐性,这种诗性。让你在静穆中,有种如烟般袅袅升腾的感觉。又让你在渊静中,有种静水漾起美丽涟漪的感觉。他的画,有一种音乐的品质,你仿佛在画营造的静谧中,能聆听到来自天堂的乐音,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他的画,又有一种诗性的品质,他笔下的花,都静静地浸于阳光中,沐浴着神的爱,负荷着宁静的人之情怀,有一种诗的抒情性。正如他在《月浪日记》中所写的:“真正好到极点的作品是抒情的,毫不拘束的。”他的作品完全实现了他所写的抒情性。
月浪老师的画,带给你的静,不是那种空洞的静,而是一种在静中跃动着蓬勃创造力的静,灵动着一种能孕育出生命的丰盈的静,是一种传递着温暖与仁爱的静水流深的那种静。他捕捉到了亘古以来,人类绵延存在的最珍贵的品质。他的静里,毫无阴暗,你的心仿佛也会被他的画点燃,顿时亮丽起来。他的画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打动心灵的魅力。”(摘自《月浪日记》)你看那些花:红,红得那么热烈:绿,绿得那么葱笼;黄,也黄得一派天真烂漫。在宇宙间,你渺小,哪怕渺小得如同月浪老师笔下的一朵花,一根草,你也可以活得那么悠然自在,那么陶然自得。你的生命,完全可以绽放成月浪老师画笔下的那些花,在静气中绽放得那么高贵与绚烂。
空
在月浪老师的画前,你仿佛空了。你会进入一种空灵的境界,一种空无的状态。你会放下你的思想,让你的头脑停止运转,只有你的心在感受着你的存在。
月浪老师的画,没有技术主义,却表现了一种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让人纷繁的心看得空了。正如他自己在《月浪日记》中所写的:“我不是为了表现技法而来的,我是表现激情而来的,表现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而来的。技法只能服务于情感,服务于自然。”他意境的营造,不同于古代的留白。相反,他的画面布满了色彩。他的意境来自以少寓繁,无中孕有,缩万千情愫于咫尺。万景落琼杯,笼天地于笔端。他的画面单纯,色彩不驳杂,在渐变与过渡中,有一种太阳刚升起时,山岚晨雾的氤氲、弥漫、朦胧的美感。
他的画境恍如“一片云,因日成彩,光不在内,亦不在外,既无轮廓,亦无丝理,可以生无穷之情,而情了无寄”(王船山评王俭《春诗》绝句语)。画中是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光,充盈着宇宙间的灵气。
月浪老师的画对外在再现得很少,对内在表现得很多。他的画面包含的元素很少,画面蕴藏的韵味很丰。他画的境界越接近空无,他的画就越能在深处与你获得更多的神性沟通。他的画表现的实际内容那么少,却在空中点染,在虚空中传出了动荡,神明中通向了深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得拈花之妙悟。让人有种“道”的体悟。“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同一反复中,有一种高度的统一,气韵生动,如诗经中的叠唱咏叹。色彩的韵律变化,会勾兑起你心中无际的绵渺,灵气荡漾,在无画处皆成妙境。妙不可言,我强言之。
这种画面的构造深植于中国画中光与气相激荡,万物氲氤,葱笼蓬勃的宇宙意识。一个画家的作品,完全是这个画家的灵魂肖像。我们透过画,可以想象出画家,孤身寄寓于旷野或天地间,他本质的自我在与自然一次次的静默接触中,抵御外部尘世的浸染和纷扰,排除内在的一切心障,洗涤尽内心的尘埃,他的心纯净得像他笔下的花瓣。他沉浸于一片柔和的氛围里,心静如水,万事不催,游于物外。唯有如此,他才能从细小而平凡的花草中,去寄寓自己的旨趣和品位,这些细小的事物成了他发现自己找到自己表现自己的介质,是他赖以精神生存与艺术升华的素材。画中金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等一切色彩放射的光芒,在某种意义上,是画家的精神光芒,是我们看懂他的画作,窥见他独创性的灵性之光。闪耀在他画作中的色彩,是浸淫着智慧的灵魂之光。他唯有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才能感受到这种蓬勃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并把这种蓬勃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通过他的艺术密码,传递给我们每个欣赏者。(贺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