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目前肆虐,不只是咳嗽!医生:若出现这几个症状,可能已感染

南春想 2025-02-10 20:08: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全国多地流感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甲型流感(H1N1、H3N2)的传播较为广泛。许多人以为甲流只是普通感冒,症状仅限于咳嗽、流鼻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甲流的症状复杂多变,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果未能及时识别和治疗,可能会带来较大健康风险。

甲流是什么?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易变异、易引发流行等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表明,甲流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口鼻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学校、办公室、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更易造成大范围感染。

相比普通感冒,甲流的症状更急骤和剧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甲流的典型症状包括:

· 高热(38℃以上),可持续3~5天

· 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 咽喉肿痛、干咳明显

· 极度疲乏、乏力

· 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而普通感冒通常症状较轻,以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为主,极少会引起高烧和全身症状。因此,若出现持续高烧、严重乏力或肌肉酸痛,应高度警惕是否已经感染甲流。

若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已感染甲流!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已经感染了甲流,需要尽快就医:

1. 突发高热,体温超过38.5°C

甲流的最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突然高烧,体温通常在38.5°C以上,并伴有畏寒、发冷等症状。不同于普通感冒的低热,甲流的发热过程更剧烈,且降温后容易反复。

2. 全身酸痛,像“被车碾过”

很多甲流患者描述,感染后会出现全身酸痛、关节疼痛、极度乏力,甚至连抬手、走路都觉得吃力。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攻击机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肌肉和关节疼痛。

3. 剧烈干咳,喉咙灼热感明显

甲流的咳嗽通常是干咳无痰,喉咙可能有显著的灼热感或异物感。如果咳嗽持续加重,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立即就医。

4.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

部分患者感染甲流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发生。这是因为流感病毒不仅影响呼吸系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胃肠道不适。

5. 儿童和老年人出现精神状态异常

儿童感染甲流后,可能表现出嗜睡、反应迟钝、不愿进食,而老年人则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异常等情况,这些都是严重感染或并发症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甲流高发,如何正确治疗?1. 及时用药,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目前,奥司他韦(达菲)和帕拉米韦是治疗甲流的主要抗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指出,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用药注意事项:

· 奥司他韦: 适用于成人及儿童,建议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

· 帕拉米韦: 适用于重症患者,通常静脉输注,需在医院使用。

· 中成药: 如连花清瘟、疏风解毒胶囊,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

2. 充分休息,多喝温水

感染甲流后,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对抗病毒。同时,多喝温水,可促进代谢,加速病毒排出。

3. 适量补充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建议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柠檬、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

中医如何应对甲流?

中医认为,甲流属“温病”范畴,邪毒侵犯肺卫,导致肺气不畅,因此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

1. 常见中药推荐

· 金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明显者。

· 板蓝根: 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缓解咽喉肿痛。

· 桑叶、菊花: 适用于头痛、眼干、咽痛者。

2. 养生茶饮推荐

· 金银花甘草茶:金银花10g、甘草5g,开水冲泡,每日饮用,可缓解咽喉不适。

· 生姜红枣茶:适用于发热初期,帮助发汗退热。

如何预防甲流?医生建议这样做1. 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更应优先接种。

2. 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甲流病毒可通过手部传播,经常用肥皂洗手,减少病毒接触风险。

3. 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4.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保证睡眠,都能帮助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甲流风险

面对甲流高发季节,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如出现持续高热、全身酸痛、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合理用药,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佩戴口罩、勤洗手,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资料

1.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国家卫健委

2. 世界卫生组织

3.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中国疾控中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4
南春想

南春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