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纷争,晚清众多英杰何故难敌慈禧太后?解析权力之谜?

文官探史 2023-05-19 15:31:13

自从1861年辛酉政变以来,慈禧太后就开始了长达47年的统治,将中国带入了一段艰难的时期。这令很多人对慈禧发出了痛斥之声,同时不禁感叹,晚清真的没有其他人才了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晚清时期确实涌现了许多有才华的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在地方上担任重要职务,曾国藩等人在封疆大吏的岗位上管理军队、保护民众,而朝堂上则有一心文祥等实力派人物负责文书的起草和决策制定,从各个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却无法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呢?

首先,封建体制决定了慈禧掌权具有固有的合法性。慈禧作为同治皇帝的生母,反对慈禧就等于反对皇帝,这在封建社会被视为造反行为。而大清朝的皇权是历史上中央集权最强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抗皇权。在礼法上,宗室成员无法罢黜慈禧。

慈禧真正掌握权力是在咸丰皇帝去世后。当时,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年幼的皇储。在这种情况下,权力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慈禧必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咸丰的安排,慈安慈禧代行皇权,八大臣负责处理政务,而恭亲王则被排除在外。

然而,忍受不了八大臣态度的恭亲王与失意的奕忻联手,成功排除了八大臣,恭亲王获得相权,两位太后掌握了皇权的大权。这样一来,恭亲王在很多方面也对慈禧太后施加了制约。

在许多对内对外的政策上,恭亲王与慈禧太后存在不同的看法。然而,在1865年的辛酉政变后,慈禧采取行动以削弱恭亲王的势力。她利用解翰林院修编蔡受其受到的弹劾作为契机,趁机发难,指责恭亲王目无君上、妄自尊大,并且撤除了他作为议政王的头衔,剥夺了他的一切职责和权力。

1881年,慈安太后的突然去世使得慈禧通往权力巅峰的最后一丝阻碍也消除了,基本上达到了无冕之王的至高境界。然而,随着光绪帝新政的推行,慈禧太后的权力受到了新的挑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悲剧。慈安太后的去世与慈禧的关系难以割舍,而失去慈安的支持的恭亲王在中法战争中表现不佳。同时,慈禧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迅速导致恭亲王被完全排挤出权力核心。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慈禧太后的政治能力非常强大。尽管她是一个女性,但她的政治手腕不可小觑,善于操纵臣下、运用制衡之术,例如她运用左宗棠来制衡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大部分汉臣基本上掌握了实际权力,但他们并没有意图挑战慈禧的地位。此外,李鸿章等人都是由慈禧亲自培养起来的,他们根本不想推翻慈禧,因为只要慈禧继续执政,他们仍然是国家的支柱。

在光绪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慈禧太后利用中国在越南战场上的失败,发动了一场名为 甲申易枢的行动。这次行动导致恭亲王和其他一众军政大臣被革职,恭亲王基本上从此淡出政坛,使得慈禧太后的权力在1884年甲申易枢之后才真正稳固。

这一举措彻底消除了中央所有能够制衡慈禧的人物,使得慈禧的权威达到了巅峰。总的来说,慈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她将无法引起任何风浪。

2 阅读:99
文官探史

文官探史

读史,品史,历史故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