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看山头、坐船头、吃鱼头、三头尽在一湖中”。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千岛湖秀丽的景色与丰富的资源,且据2024年8月的监测数据,千岛湖的湖区平均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库Ⅱ类标准。尽管如此,仍有难题要解决,千岛湖又要面临哪道关卡?当年又是如何度过水质危机?
千岛湖曾陷危机
别看千岛湖现在风光,曾经可是被蓝藻引起的“水华”危机给害惨了。蓝藻的肆意生长,让水中含氧量降低,并形成一种叫“湖靛”的物质,像是农村水塘上面漂浮的绿色藻类,也就是水华现象。
1998年和1999年,千岛湖惊现两次水质异常现象,据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称,随着千岛湖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湖区的开发,进入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多了,藻类得不到有效控制,就爆发了蓝藻水华现象。
不过这也难怪,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千岛湖大力发展网箱养殖,事后虽然经济得到了改善,但养鱼大量投喂的饲料,也让湖水受到了极大的污染,面对这样的情形,可是愁坏了一众人,好在一个转机的出现。
保水鱼打响千岛湖“保卫战”
1999年年底,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便正式打响了千岛湖保卫战,开始了保水渔业实验,每年都要投放,不少于100万公斤的大规格鲢、鳙鱼鱼种,限制捕捞规格,4公斤以上方可捕捞。
并且,当地政府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渔业法规,建立了全方位的立体打防体系,据相关负责人称经过3年的试验,千岛湖各项水质指标均得到改善,实施限量捕捞,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不仅如此,随着产业的不断推进,渔民年平均收入从2007年的6100元,增加到2022年的37700元。现在千岛湖湖区鱼类品种已达114种,渔业资源蕴藏量达15万,经济价值40亿元,这样看来,千岛湖也算得上是“因祸得福”了。
新难题再度降临千岛湖
鱼的产量是不用担心了,不过放养鱼却又愁坏了人,投放鱼苗向来不是易事,需要考量诸多因素,像是季节、气候、数量等等,一旦比例错误,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更有甚者导致鱼苗无法活下来。
除此之外,捕捞也是重点难题,主要还是捕到合适的鱼难,因为这些鱼放养下去的,主要是为了保水,要维持千岛湖的生态平衡,就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捕捞,往往捞上来之后,还要反复检查如此往复更是增加人工成本。
因此,相关单位计划向千岛湖增殖放流,各类优质鱼种5263万单位,以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难题都会被有效解决。
参考资料:
千岛湖: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经济日报
「共同富裕·杭州π」鱼“跃”绿水青山间
水养鱼 鱼养水(美丽中国)——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