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河穿城而过,水清岸绿;道路宽阔平坦,车行顺畅;街区人气集聚,井然有序……徜徉在冬日的咸宁街头,城市干净整洁、景观错落有致,一幅温馨宜居城市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管理。
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转化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以人文本”理念——
“绣花功”精织“新画卷”
“人”是城市的核心。只有重视人的需求和体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才会变得鲜活。
“学生很安全,家长很放心,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阳光。”放学时分,市第七小学门口,望着学生通过充满童趣的风雨长廊一路说说笑笑回家,校党支部副书记黄丽芝由衷开心。
过去,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人车混行,雨天泥泞,学生出入不安全。如今,在实施“一米高度看世界——儿童友好共建共享提升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项目后,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建起了文化长廊、共建花园、梦想角等等。
去年,我市凭借该项目摘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赢得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联合国人居署官员戴菲德·奥布里在实地考察后盛赞:“咸宁是一座有灵魂的花园城市,当你打开车窗时能闻到树木和花朵的香气;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城市管理者真正把人民放在了心上……”
除了市第七小学,市区还有交通幼儿园、第五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周边完成儿童友好街区改造,绘出了一幅幅“童趣盎然”的城市新画卷。目前,全市20所学校超过3万名学生因此受益,另有第四小学正在改造中。
在咸宁大道与玉泉街交汇处,市水利和湖泊局办公楼下,有一处“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彩色步道、条形座椅等与小花园相映成趣,市民可以自由地在其中漫步、休憩。
原本这里是“关”在院子里的一片封闭绿地,树木茂密,难以进入。去年因雨污分流改造需要被打开,考虑到原状恢复和改建口袋公园所需工程费用相差不大,多方会商后建成了口袋公园,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拆围增绿、留白植绿、见缝插绿……近年来,我市合理利用城市小微空间,持续推进“增绿提质”行动,初步形成以5个综合公园、7个专类公园、4个社区公园、86个街头绿地(小游园)为补充的公园体系,“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
在街头树荫下、学校接送区、广场健身器材旁,设置休闲座椅、挂衣钩、茶杯架等,让市民感到方便又贴心;开放多处共享绿地,供市民野餐露营、观看露天电影,让“诗与远方”在家门口触手可及……我市始终把“人”放在中心位置,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用好“三心一针”(细心、耐心、卓越心和一根绣花针),把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城市”成为温馨美丽的家园。
落实“马路办公”模式——
“铁脚板”走出“新温度”
城市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针脚”也越织越密、越来越实。
“出门就上班、上班就上路。”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委把办公桌搬到马路上,积极实施路长网格责任制和“微路长制”。即构建以班子成员为一级路长的三级路长网格责任体系,每日五查夯实“马路办公”。城管队员全部进网格,实行网格包保,担任“微路长”,与环卫、园林、市政管理人员,建立“城管+”协作机制,形成“见事管事”的行动自觉。
在咸宁万达广场一号门附近,有一个非机动车停车场,里面的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等停放有序。以前这里是一块空地,因路沿石隔开,未得到有效利用。城管队员在徒步巡查时发现问题后,联系商场、市政相关负责人沟通,将旁边的空地填高,与人行道齐平,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改善了周边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在城管部门,像这样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每天,城管部门有300余人在街头路面巡检,城管队员日行2万步是常态,甚至有队员在巡查中不知不觉掉了鞋底子,还淡然一笑:“我已练成了‘铁脚板’,完全感觉不到。”
在巡查执法中,城管队员坚持推行“721”工作法,用贴心的服务解决70%的问题,用精细的管理解决20%的问题,用严明的执法解决10%的问题,通过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让城市既有秩序、又有温度。
同时,城管部门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将城管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将“大城管”机制运行到社区的“神经末梢”。
在市区青龙路与长安大道十字路口至盘龙桥路段,原来有400余米长的护栏较高,导致附近商户上下货不方便。城管部门收到商户的反映后,立即组织交警部门、社区及商户代表召开专题协调会。最终,相关部门与商户达成一致意见,将护栏高度降低至80公分,更新护栏样式,并在居民出入口附近合理设置斑马线,既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
“跟自己过不去”、跟“脏乱差”现象过不去、跟不文明行为过不去……在市城区,一个个城管人每天徒步在大街小巷,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用“大脚板”与智慧城管的“大数据”互为补充,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解决了一批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在施工一线规范动土作业管理,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及时发现、更换破损的井盖;管理街区店面经营秩序,劝导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一个个城管人用脚步丈量城市、用足迹联通民心、用汗水书写担当,吹开了城市文明之花,也将美好城市的形象镌刻进人民的心中。
运用“共同缔造”方法—— “文明风”浸润“烟火气” 一座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咸宁城市管理部门在精心“绣花”的过程中,将“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贯穿始终,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文明城市建设的引领者,以身体力行带动市民参与其中。 上个月初,市城管执法委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走上街头,捡拾烟头、槟榔渣、口香糖等“小块头”垃圾,清理草丛、绿化带里的隐藏垃圾,清除公共场所堆积的垃圾杂物等等。 “一方面发扬城管人‘见事管事’的精神,另一方面希望带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进来。”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每年都要开展“烟头革命”集中行动,让“烟头不落地”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年前,咸宁指尖上的城管“随手拍”应用上线,市民只要发现井盖破损、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问题,拿起手机拍照就能上报,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到咸宁市数字城管平台,第一时间派发到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处置。 机动车违停、窨井盖堵塞、消防栓没关、管线架设不安全……在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市民积极做城市管理的监督者、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反映的问题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及时派遣到城市管理成员单位进行处置,处置率99.67%。 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城管部门不仅仅追求“绣”出城市之美,更追求让生活其间的居民感觉到便利、舒适乃至幸福。 书台街附近居住人口密集,各类消费需求大,不仅商铺门店多,还吸引了大量流动摊贩聚集。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容易产生占道、噪音、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与交通安全。 既要“烟火气”,也要“文明风”。为破解难题,咸宁城管队员变身“服务员”:在引导商户规范经营秩序时,主动帮店主将店外的商品搬进店内;见到上了年纪的菜农在转移至临时疏导点时搬运困难,上前帮把手;学校门前孩子们匆匆忙忙撂下车上学去了,车子歪歪斜斜倒在地上,上前扶起、摆放整齐……一次、两次、三次,商户、居民、学生渐渐受到感化,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准则,汇聚起文明城市建设“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磅礴力量。 香城泉都,温馨咸宁。有人说,人与城市像乐手和乐谱一样,只有心灵契合,韵律通顺,才能演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的作用下,咸宁城管部门用精雕细琢的精神,奏响一首首人与城和谐共生的交响曲,也展示了咸宁在文明城市建设道路上的铿锵步伐。 来源: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咸宁日报 记者:王莉敏 通讯员:张冰编辑:吕 希
审核:洪 伟 监制:朱封金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 总投资26700.95万元!项目选址咸安、赤壁、通城、通山、崇阳
2. 咸宁162克种子,太空旅行回来了!
3. 世界第一大沉井!嘉鱼这座长江大桥有新进展→
4. 明年起,将有129.73万咸宁人需换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