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弃俄,俄军需改革方能再战,普京沙特联手,欧洲石油告急

时光会逆行 2022-10-08 19:12:06

关于中俄关系的两种观点

近段时间,由于俄军战况失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俄关系产生怀疑,就连基辛格这样的外交专家,也认为中国可能会重新调整对俄政策,甚至是“适度向美国倾斜”。

但是《日经亚洲》杂志却在10月6号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会放弃俄罗斯,也不能放弃俄罗斯,这是由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以及地理上的近邻关系所决定的。

文章开头,作者首先列举了一些唱衰“中俄关系”的材料。比如普京曾在上合峰会期间表示,他理解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疑问和担忧”。许多人认为,这说明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所保留,并没有全力支持俄罗斯。另外,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也提到,迄今为止,尽管中国一直在向俄罗斯购买能源,但是却并没有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或高科技产品,也没有帮助俄罗斯应对西方的制裁。据小道消息,俄罗斯对中国的做法感到有些“失望”。

随后,作者借机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会“拉开”与俄罗斯的距离?如果是的话,又会拉开多远?对此,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援引了相关学者的看法。文章说,今年9月初,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上,与会专家曾经专门讨论过中俄关系的前景问题,并产生了两派观点。

其中一派观点认为,由于双方长期战略利益存在分歧,中俄紧密同盟不会长久。具体而言,俄罗斯试图通过破坏现有国际秩序来开辟自己的未来,而中国则希望在遵守国际秩序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因此,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无法避免。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将继续保持亲密的盟友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夺取”美国的势力范围。

无论西方怎么做,都不可能让中俄关系破裂

对于这两种观点,作者的看法是,后一种更为贴近现实,中国不太可能与俄罗斯分裂,至少在中短期内是这样。

作者列举了两个理由:

第一,中俄在地理上是邻国,并且两国有着非常漫长的边界。尽管目前中俄关系密切,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俄经常发生边界争端,尤其是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放弃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必然会对中国“怀恨在心”,并且持续数十年之久。这将给中国制造一场战略噩梦:中国将发现自己既在太平洋战线与美国对抗,又在北方边境与俄罗斯对抗。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第二个理由则是,中俄有着共同的敌人——美国。目前,中国的目标是到2050年时,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而俄罗斯是主要大国当中,唯一支持中国对抗美国的国家。如果俄罗斯因俄乌战争失败而崩溃,那么中国将不得不独自对抗西方。这就像回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成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时代。为了防止这种噩梦般的情景发生,中国将不得不继续向普京提供外交和经济支持,但不会提供军事援助。

作者据此给西方国家提了一个建议,认为西方需要在假设中俄关系不会轻易瓦解的背景下制定战略。换而言之,现在无论西方怎么做,都不可能让中俄关系破裂,所以西方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才能阻止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比如,西方可以紧盯中国是否违反了对俄制裁规定,此举不仅能够限制中俄的双边合作,还有可能助长两国之间的“不和”。

对此老莫认为,其实就算西方不去紧盯中国是否违反了制裁规定,中国也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只会停留在外交和能源贸易上。

这其中,除了有中国严守中立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的军事援助所能解决的。俄军在战场上的失利,更多是因为人的因素,而非武器的因素。

俄罗斯军队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像《外交政策》杂志就在10月5号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近期普京实施“部分战争动员”所引发的混乱,根子出在过去几十年里,俄军持续不断的精简改革,导致俄军丧失了招募、训练、装备和供应新部队的能力。

比方说,为了削减军费支出,俄国防部在2009年解雇了6万余名基层军官,多达30万名士兵被转为预备役。俄军大型部队的数量,也从1890个减少到了172个。这固然减轻了俄罗斯的军费压力,但是也导致俄军无法在紧急情况下,动员足够的部队参战。尽管士兵可以快速招募,但军官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即便有足够的军官,可如果缺乏士兵的话,他们的能力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像在俄乌战争中,很多原本应该指挥应该一个营的军官,现在只能指挥一个排。

文章还提到,为了减少对兵员的需求,俄罗斯长期依赖数量有限的精锐部队,这种做法在叙利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面对乌克兰这个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时,俄军的精锐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因为精锐部队本质上是为短期战争而准备的,一旦战争长期化,他们根本经不起任何折腾。只要在一场战役中稍微出点差错,这些最有经验和装备最好的士兵,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等到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后,俄罗斯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新投入战场的士兵缺乏经验,很容易溃败,并给乌军留下大量装备。乌克兰利用这些装备,又招募到了更多的士兵,对俄军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然后俄军再次溃败,乌军缴获到更多的战利品。这样重复几次之后,俄军终于无奈地发现,自己不仅兵员短缺,就连武器弹药也开始匮乏起来,这导致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失去了可持续性。

老莫认为,如果俄罗斯要想改变当前的战场劣势,光靠大规模征兵是没有用的,这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现在的俄军,很多都由严重缺乏训练和士气的新兵组成,派他们上战场,只会白白消耗武器弹药和粮食,甚至是为了乌军提供俘虏和补给。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俄军的战斗力,必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改革,纠正过去以节省成本为指导方针的军改方案,重新恢复苏联时期的三级动员体制,尤其是军官储备机制。只有解决了军官的素质和数量问题,俄罗斯的征兵才是真正有效的,士兵们才不会因为“草包”军官的错误指挥,变成乌军“刷经验”的对象。

改变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

老莫注意到,虽然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正面临着不利局势,但是在能源战线上,普京却充分掌握了主动权。

10月5号,沙特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佩克+组织在维也纳举行了自2020年3月来的首场面对面峰会,并做出了一个让美国颇感失望的决定——将每日的石油产量削减200万桶,这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2%。高盛对此评价称,欧佩克+从未在市场供应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减产,怀疑此举是为了支持俄罗斯。而白宫发言人皮埃尔则公开表示,沙特等国的行动很明显是在“选边站”,标志着欧佩克+组织正式站到了俄罗斯一边。

分析人士指出,欧佩克+的减产决定,意味着拜登政府的外交游说全面失败,中东产油国不仅没有配合美国增加产量以打击油价的战略,反而帮助俄罗斯进一步抬高油价,不仅给了西方计划中的石油价格上限重重一击,更令拜登讨好沙特的举动受到更多嘲笑。

而沙特等产油国之所以会无视美国的警告,支持普京与欧洲打能源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G7集团推出了针对石油的限价措施,试图将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的“卖方垄断”扭转为“买方垄断”。这种做法让一众以石油为经济支柱的中东国家感受到了危机,于是它们就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的背景下,选择与俄罗斯站在了一起。

最新消息显示,欧洲的石油供应已经开始告急。法国政府发言人奥利维尔·韦兰称,目前法国有12%的加油站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部分加油站甚至被迫关闭,政府不得不在5号动用了战略储备,已供应能源吃紧的北部地区。

尽管发言人强调,燃油短缺主要是因为炼油厂罢工,以及需求激增所致。但他同时也非常委婉地提到,法国消费者产生了某种恐慌情绪,引发了蜂拥而至的抢购潮。

老莫认为,法国出现的燃油抢购现象,可能就与欧佩克+组织之前传出的减产消息有一定关联。从这个角度看,沙特等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欧洲的消费者。那么当这些消费者的不满传达到政府层面后,欧洲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势必会产生某种裂痕,使得沙特等国不得不进一步向俄罗斯靠拢。

总的来说,当前俄罗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军队改革问题,只有完成改革,俄军才能够恢复战斗力,并打赢这场战争。而在此之前,俄罗斯需要通过对欧洲的能源战争,为自己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并削弱乌克兰从西方那里获得的援助。这种背景下,欧洲能够在能源危机中坚持多久,可以说就决定了俄乌战争未来的走向。此时,沙特等国突然倒向俄罗斯,则可能会成为改变平衡的一个重要筹码。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0 阅读:2

时光会逆行

简介:时光不会逆行,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