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璎,21岁。
当时的她是一名大三的建筑系学生,某天在告示牌上看到了征集越南战争纪念碑的通告,碰巧她在学校的课题就是在调研“墓地”建筑,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林璎对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有浓厚的兴趣,很快就和同学一起开车到华盛顿做实地考察。她研究了各个领域艺术和文化,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相关杂志。
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稿。尽管她的老师并不太看好她超前理念的设计,却仍然鼓励林璎参赛。
参赛作品1421件,但最终林璎的方案以高票当选。
但事情没有那么顺利,她的年纪、性别、缺乏经验、亚裔出身,加之设计理念又十分超前,坚持使用黑色花岗岩制作、按年表排列人名、大V字抽象造型,反对的声音极大。
甚至退伍军人协会都公开表示不满。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就应该像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那样,拔地而起,而不是像林璎方案这种陷入地下,认为这是对战死者的不敬。
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
甚至,由于她的华裔身份,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好多人又扒出她的姑妈林徽因,是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从而联想到文化入侵。
反对方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但是在重新组织评审团后,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
终于,林徽因的侄女,林璎,一个亚裔学生,她的方案被选中,成为美国华府的地标建筑物,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美国最为心脏的位置。
不过,作为一名才上大三的学生,林璎面对荣誉和谩骂,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低谷。
▲图中左上的位置就是越战纪念碑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出生在俄亥俄州阿森斯,如前所述,她的家世极好,姑妈是我国著名建筑师、文学家林徽因。
曾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海宁、孝丰、仁和、石门、杭州等地方官员。他曾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参加革命运动。
祖父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曾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务长兼咨议局书记长。
▲林徽因
身在异国他乡,名门林家给她更多的是优秀的基因。
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在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后来凭借优秀的表现被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录取。
有一部《林马娅:坚定清晰的洞见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的纪录片,曾夺得1995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林璎。
▲林璎
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
耶鲁大学的“妇女桌”、田纳西州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金设计的艺术品等,都出自林璎的手笔。
林璎还曾受南方贫穷法律救援中心的邀请,在马丁·路德·金发起民权运动的地方(亚拉巴马州蒙哥麦里),设计了的公民权利纪念碑,泉水如泪般从一个倾斜的圆盘洒落。
▲公民权利纪念碑
在2010年时,林璎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先生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
耶鲁大学也以如此优秀的毕业生为荣,在2002年时,通过选举的方式,任命林璎为耶鲁大学新任校董。
林璎,不仅仅是林徽因的侄女,不仅仅是名门之后,她更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