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最好的状态:《万物可期,人间值得》

洞知 2025-01-31 21:56:5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

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日子,最需要收拾思绪,换个好心境。

趁着闲暇,推荐大家看看汪曾祺的散文集《万物值得,人间可期》。

看这个历经坎坷的老头,如何尝四方食事,赏四时风月,把每天过得生机勃勃,学他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在沧桑岁月里活得悠游自在。

新的一年,你我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身前的道路并不平坦。

与其盲目焦虑,不如放松心情。

享受一切拥有,接受一切改变,对未来永远抱着热情和希望。

新年最好的状态,就是相信万物可期,人间值得。

01

生活可期

过去这一年,AI异军突起,行业更新迭代,每个打工人都被裹挟着卷生卷死。

疲累和焦虑,成了成年人的日常。

无数人感叹被困在眼前的苟且里,厌倦日复一日的枯燥和乏味。

然而,若你肯稍微留下心就会发现,很多美好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

汪曾祺就在书中,记下无数个幸福点滴:他曾经春天去玉渊潭,看洋槐花如雪般盛开;

秋天去水果店,将满店的果香与那年初恋的甜蜜一起铭刻在记忆深处。

他曾经在内蒙吃白煮全羊,一刀下去还会冒出一点血,入口只觉鲜嫩无比。

他回家乡吃臭苋菜杆,闻起来气味怪异,但吃起来如吸果冻,快意非常。

四时风景,四方食事,都给了他无穷乐趣。

但汪曾祺最喜欢的,还是亲自下厨做菜。

他做菜有三大原则,第一省钱,第二要有新意,第三是“省事”。

因为好友到访,谈天说地,酒兴勃发,主人欣然下厨。

若是自己手忙脚乱,自然搞得客人坐立不安,大煞风景。

唯有主人从从容容,一边切葱姜,一边继续陪客人聊天,才是宾主尽欢。

汪家酒桌上,有一道应付不速之客的保留节目,把这三原则贯彻得淋漓尽致。

这道菜的原型是北京大酒缸最便宜的下酒菜,将菠菜焯熟切段,拌上蒜汁麻酱,朴实无华。

汪曾祺却参照江南老家拌荠菜的手法,予以优化。

他先把菠菜切成菜泥,一点点抟成宝塔形状。

然后切香干末、虾米、姜末、蒜末,一层层分别堆在菠菜泥上,做成宝塔顶,

最后浇上特制酱汁,端盘上桌,精巧如同工艺品。

客人吃的时候推倒宝塔,各种材料拌匀,菠菜的爽口,虾米的咸鲜,姜蒜的浓香交相辉映。

客人啧啧称赞,主人也满面光彩。

明明是家常琐事,甚至就是普通人正在经历的日常。

但只有在汪曾祺的笔下,我们才感受到其中的妙趣横生。

究其原因,其实你我并不缺少身边的风景,烟火的乐趣。

而是眼睛被工作的奔波和生活的劳碌磨掉光芒,无暇关注近在咫尺的美好。

村上春树说,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新的一年,请你偶尔暂停疲于奔命的脚步,停下来感受生活的温度。

努力留出时间,享受与亲朋好友相聚畅谈的欢愉。

当你跳出柴米油盐的琐碎,能从日常中找到乐趣。

自然会觉得生活值得,每一寸时光都在对自己温柔相待。

02

收获可期

新年伊始,几乎每个人都会诚心诚意祝自己万事如意。

然而事实是,一个人无论有多努力,也总有这样那样的无能为力。

也许是苦干许久,工作依然毫无起色;也许是拼尽全力,心仪的职位还是失之交臂。

某一刻,你深深质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但看过《万物可期,人间值得》,你就会明白,所有付出其实都有收获。

书中特意讲述了汪曾祺的另一个侧面。

他是著名的高产作家,也以写作为最大爱好,一生创作400万字,穷极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写作之余,他也需要有消遣来“岔乎岔乎”。

他的消遣之一,就是绘画。

汪曾祺并未正经拜师学画,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本就是擅长写意花卉的画家。

年幼的汪曾祺,喜欢凑在父亲身旁,看父亲在纸上布局,挥笔画花头,布枝叶,钩筋脉。

耳濡目染下,汪曾祺颇有所得,再加上勤奋习练,他画得很是像模像样。

从小学到初中,他都是学校知名的小画家。

后来升入高中,功课紧张,汪曾祺便把画笔撂下,一撂就是许多年。

他再次捡起画笔,竟然是迫于无奈。

20世纪50年代末,汪曾祺卷入斗争漩涡,每天都要忍受无穷无尽的外界压力,精神十分苦闷。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捡起旧爱好,利用少数无人打扰的时间,在桌头铺一方宣纸,饱蘸浓墨开始画街头的草花。

他喜欢写意,只需要寥寥几笔,就能描画出平凡植物的生机和活力。

笔墨挥洒间,他心中的愁苦和无措也被排解干净,开始慢慢生出喜悦来。

靠着这份自愈手段,汪曾祺总算熬过艰难岁月,坚持到一切回归正轨。

他的画技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好,名声越来越大,《中国作家》也特地刊登了他的画作。

少年的一时兴起,竟然成了若干年后的人生救赎,这一切似乎匪夷所思,却又理所应当。

日常生活中,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邻居王婷,原本在大公司做策划,因为结婚生子退出职场,一耽误就是好几年。

等到把孩子送进小学,她再出来找工作,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岗位。

她豁出去搏一搏,索性自己开小饭桌。

凭借着带娃时练出的一身好厨艺,做策划时又攒下推广运营的本领,两者相加,让她把小饭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人生,没有一步路会白走,没有一份苦会白吃。

一时的焦头烂额,不过是为未来打磨技能,积累经验。

短暂的晦暗低谷,定然是让自己磨炼心性,修行格局。

余华曾经写道,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

所有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开采。

哪怕你暂时没能得偿所愿,但所有你读过的书,经历的事,流过的汗,遭过的罪,都正在生命深处默默积累。

等到有一天,它们攒到足够的能量,拔节生长,自然也会将你的人生推举到另一个高度。

03

未来可期

《万物可期,人间值得》中的文字,幽默可喜。

但其中很多文章,其实写于汪曾祺最晦暗坎坷的岁月。

1958年,汪曾祺被迫离开北京的文学创作岗位,来到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研究所的农活非常繁重,起猪圈,刨冻粪……这让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汪曾祺,饱受折磨。

但他不抱怨,不自怜自伤,只是咬牙坚持。

后来他被调到果园,从事稍微轻松一点、但要求十分精细的喷洒农药工作。

许多人都没有耐心,汪曾祺却干得兴致勃勃,他精益求精,结果成了广受好评的喷洒小能手。

他还把这段经历写成散文《葡萄月令》,把葡萄描写成可爱还有点任性的小孩子。

文章读来让人放声大笑,丝毫看不出他当时的窘境。

1960年,汪曾祺恢复正常身份,只是没有单位接收,便只能滞留在农业研究所。

这一天,领导给他派了任务——绘制马铃薯图谱。

对一位成名多年的作家而言,这无疑是大材小用。

更何况,马铃薯研究站位于一个绝塞孤城,那在古代是发配大臣的地方,很是偏僻寒冷。

汪曾祺却很是高兴,因为这里没有领导,更不用开会。

他背上纸张颜料,又特地买了几本古代学术著作,独自来到马铃薯研究所。

早晨,他淌着露水,摘几丛马铃薯花插在玻璃杯里,安安静静对花描画。

晚上就潜心看书,沉浸在学问的海洋中。

马铃薯成熟以后,快乐就变成双倍,因为果实画完以后,可以直接埋进火里烤烤吃掉。

汪曾祺洋洋自得:

“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

靠着这份乐观的心态,他撑过了艰难的下放岁月,也撑过了返京之后的种种煎熬,一撑就是二十年。

拨云见日后,有人问他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汪曾祺微一笑,回答说:“随遇而安。”

人生从来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意外与明天常常形影不离,现实和期盼大多背道而驰。

没有人能预知一切,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抱持随遇而安的态度,一路坎坷波折都是途中的风景。

相信未来可期的人生,就一定能坚持过山穷水尽,走到柳暗花明。

贾平凹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新的一年,愿你我都心中有光,把万物照得明朗可爱。

当你心怀希望,把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人生自然会越来越圆满自在。

书中一开始,汪曾祺写道: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汪曾祺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无论生活如何变迁,他都能找到无数乐子,把几经沉浮的人生,过得活色生香。

新的一年,大环境依然充满挑战,生活压力如影随形。

无常的人生际遇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自我疗愈的智慧。

请从现在开始,学会放下对求而不得的焦灼,和莫测前路的恐惧,只用点点滴滴的喜悦筑牢豁达心境的根基。

当你坚信自己正向着幸福行走,自然万物可期,人间值得。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