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北大的一名医学博士,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前程,却在毕业后失业整整18年,最终回到老家终日耕作,靠着低保过日。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北大,本以为会飞黄腾达,没想到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这位北大博士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沦落至此?如今过得怎样呢?
天赋过人张进生这位北大博士叫张进生,196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个小村庄,祖上三代包括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穷的叮当响,他还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张进生的父母基本没什么文化水平,家里过得水深火热的日子让他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想依靠知识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老两口接连生下了五个孩子,期望孩子们能够踏踏实实的读书,将来以后出人头地,没想到生出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什么上进心,一心只想种地,可给老两口愁坏了。
直到后来生了张进生,情况才发生了转机。
这一年,张进生出生了,父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缩衣节食,倾尽资源送张进生去读书,享受了父母的万般宠爱。
张进生也不负父母所托,一上学就展现了自己超高的学习天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中的墙上挂满了他的奖状,与他同龄的孩子,几个小时才能背会的课文,对他来说只需要读几遍就够了。
张进生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了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经常会讨论有关他的话题,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向他学习。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进生依靠自己显著的成绩,一路高歌猛进,顺利读完了高中,并在18岁那年参加高考。
当时张进生最感兴趣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但父母认为学医很吃香,就让儿子报考医学院,高考成绩出来后,张进生成功拿下湖南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张进生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让他成为村里的名人,大家都认为张进生将来会有大出息,由于张家还是很穷,村民们纷纷掏钱要供他上大学,并嘱托张进生好好学习,将来出息了别忘了父老乡亲们就行。
就这样,张进生被父母予以厚望,背负着“全村希望”的使命,踏上了大学的旅途。
殊不知,从张进生半只脚踏入湖南医科大学的校门时,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初入大学,暴露短板刚踏入大学的张进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独自在大学生活,陌生的环境,让他感受到不安,也不与同学交流,独来独往。
好在经过数天的适应,张进生重新回归了状态,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的一如既往的好,但大学不光要学书本的知识,还得学会点实际操作,这让张进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在一次模拟临床实验中,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知识,老师带领临床专业的学生来到了实验室,负责给伤员进行模拟包扎。
自信满满的张进生凑到最前面,观看老师如何具体操作,但当他看到猩红的血水汩汩往外冒的时候,强烈的眩晕感几乎让他晕厥,连周围同学们说的话都快听不见。
后面的同学看到张进生摇头晃脑的样子拍了拍他,这才让他稍微清醒过来,他不明白怎么回事,以为自己只是没吃早饭引发低血糖,便没有把此次事情放在心上。
直到后来一次临床试验上,张进生被老师点名进行实操,一切准备就绪的他,刚准备上手处理病人的伤口,看到病人伤口处冒出的血液,这次没能抗住昏倒了过去。
醒来的张进生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患有晕血症,看到血液就头晕目眩。
由于他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从小以成绩自傲的他为了避免在同学面前丢脸,张进生每次临床试验都选择了逃避。
这导致他的实操技术始终得不到提升,但好在他理论知识了得,最终还是成功毕了业。
他的这一缺点,在到医院工作时暴露无遗。
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毕业后,他从事相关工作,来到医院的他只敢处理一些轻微的症状,始终无法胜任临床医生的工作。
由于张进生从小成绩优异,经常被父母老师青睐,让他养成了自傲的性格,对于同事的搭话,他总能三言两语让对方厌恶。
同事们渐渐发现张进生的性格古怪,于是没一个人愿意和他说话,再加上张进生因为晕血症很多情况都不能实际操作,许多主治医生也都不想带他。
三年时间很快过去,张进生却没有任何进展,与他同期来的同事都已经升职加薪,只有张继科还在原地踏步,这让习惯了居高自傲的他,内心充满了煎熬。
最终在种种因素下,张进生选择离开,他打算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继续考取功名。理论知识超强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医学院的研究生。
这个消息传回村里,全村为他感到骄傲,父母更为他感到高兴,觉得儿子将来前途无量,嘴角更是止不住的笑。
但他的父母却不知道,这只是张进生为逃避现实做出的选择。
张进生在1995年考入北京大的研究生,之后他又凭借出色的成绩又考取了博士学位。
期间他还收到了英国皇家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张进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但家中为了供他上学早已掏空了积蓄,使他不得不放弃。
1988年,在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张进生陷入了抑郁,休学了整整一年多。休学时间过长,学校最终决定开除他,最终没能顺利拿下博士学位。
但他的学历还是非常吃香,他便申请一家大医院副院长的职位,笔试顺利通过,但由于他孤僻古怪的性格,使他面时的时候说不出话来,没有被录用。
张继升迫于经济压力只能去一家医院实习,但是年仅1000的工资还是配不上他的学位。
年过三十的他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只能默默埋头工作,但他不喜欢这个工作,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后来他与一位小护士相恋,让张进生一度看到了希望,但张进生由于古怪的性格,他们最终还是分了手,这对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三年后,医院认为张进生在混工资,就降低了他的职位,至此他再也感觉不到出路,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张进生终于扛不住压力,选择了辞职,之后他刻苦钻研数学,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而他的北大同学早已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接二连三的打击他接受不了现实,选择了自暴自弃。
2001年,他回到了湖南老家,他衣衫褴褛的样子根本看不出他曾经是北大博士生,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摆烂“人生,整天无所事事,靠着父母和姐姐来养活他。
无奈之下家人为他申请低保,至此,一个曾经闪耀着”北大博士“光环的人,就此陷入生活的困境。
结语如今,这位54岁的男子,只能依赖每日2000元左右的社会低保维持生计,曾经是村里人骄傲的他,如今跌落谷底,再也爬不出来。
如果张进生放下他高傲的头颅,虚心向同事和老师请教,结局有没有可能会不一样呢?
张进生的案例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示,学历并不一定是就业的保障,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同样重要。希望张进生能早日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道路,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