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身为青海军区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军长的王尚荣,正在西宁率部与军阀马步芳展开斗争。
这天,一位在王尚荣老家石首调关镇的区委工作人员,在一张报纸上,发现了“王尚荣”这个名字。
这位工作人员立即拿着报纸找到镇上的鱼贩王光尧,高兴地向他道喜:“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大官了!”
王光尧一脸懵,他心想,我的儿子叫王尚寅,不叫王尚荣哩。他怀疑区委工作人员弄错了。
作为父亲,王光尧有18年没有见到儿子了,更不晓得王尚寅已经改了名字。
当时,这位区委工作人员也不能打包票。他便给王光尧提建议,让他写信证实一下。
王尚荣衣锦还乡报喜的人走后,王光尧早已没了卖鱼的心情,赶紧收拾东西回家。
到家后,王光尧马上找来了粗通文墨的女婿,让他代自己写封信给这位青海的高官。
王光尧边想边说,信的大致内容如下:王尚荣司令员,我是在报纸上看见了你的名字,感觉很亲切。
18年前,我们湖北石首调关有个叫王尚寅的年轻人,小名唤作“九斤”,他的父亲叫“王光尧”。
王九斤是1931年跟随贺龙参加的革命。这些年来一直都没和家里人联络,不知道你是否认识他?
说到这里,王光尧早已红了脸,豆大的泪珠止不住地往下落。稍停,他继续说。
如果王司令员认识王九斤,或者你就是他,请见到信后立即与家里人联系。我们想念他都快想疯了。
信的尾巴还饱含深情地添上一句:
“王司令员,你真的认识王九斤吗?”
这封信寄出去后,王光尧和全家人都期盼着回信。王光尧在镇子上卖鱼时,老是留意送信人员。
大约1个月后,信终于来了。信上说,王尚荣副司令员确实是当年从石首走出去闹革命的王九斤。
王尚荣这些年来,也是想念着家乡。可是革命大业尚未完成,他作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能离开岗位呢?
有了儿子的音讯,王光尧下了个决定,和懂点墨水的女婿一道前往西宁,看望多年未见的儿子。
几天后,两人背上了家乡的土特产,从调关出发,先是坐轮船,然后转火车,颠簸许久,才到了西宁。
在大西北的荒原上,王光尧终于见到了久别18年的儿子王尚荣。
虽说父子重逢是天大的喜事,但王尚荣要务在身,简单地寒暄过后,他又去忙着工作了。
父亲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头充满了疼爱……
1950年底,王尚荣奉命回京向中央军委汇报同马家军战斗的具体情况。
事后,军委首长告诉王尚荣,让他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深造。
王尚荣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现在有了这一进修的机会,他是非常的高兴。
这天,王尚荣主动和老首长贺龙诉说要去学习的事情。贺龙拍拍他的肩膀,给他加油打气。
贺龙很郑重地对他说:
“尚荣啊,好好干,这也是毛主席、党中央对你的信任哩!”
王尚荣点点头,随即敬了个军礼。
当王尚荣要离开时,贺龙叫住了他。贺龙想着,南京军事学院新一期的课程,离开课还有一段日子,何不趁此机会,让王尚荣回家看看呢?
贺龙便给王尚荣建议,让他回去转转,现在的形势好很多了,也该尽尽孝道了。谁都有父母,谁都有亲人,人心都是肉长的。
贺龙的关心,让王尚荣颇为感动!
12月7日,王尚荣携妻女和工作人员一行7人,风尘仆仆地到了调关。
在调关码头,闻讯赶来的区政府长石志坚,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隆重的迎接他们。
一时间,场面热闹非凡,大家都欢快地喊着王尚荣的“小名”。
接着,在区政府驻地稍作休息后,王尚荣便迈着大步朝着自己原来的老屋走去。
半路上,王尚荣碰到了年迈的父亲。情已至此,王尚荣跪地,长长地喊了一声:“爸。”
到了家后,王尚荣又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母子俩抱在一起,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与此同时,王家已经围满了乡亲们。
出于安全的考虑,警卫人员想着说服一部分人离开。
对此,王尚荣赶紧制止:
“不要紧,都是乡亲,他们能来多少就接待多少,哪有主人把客人赶走的道理?”
次日,王家办起了流水席。几个老年人向王光尧道喜:
“三爹(王光尧的俗名),还是你家祖坟埋得高。儿子如今大难不死,衣锦还乡,可喜可贺!”
王光尧听后,乐得连说感谢。
在老家待了几天后,王尚荣就要回北京了。临别前,他把自己穿得皮袄送给了父亲御寒。
接着,他还给家人和其他亲人送了几件羊皮大衣。那是他从青海带来的特产。
为了减轻母亲的劳作,王尚荣留下了100元钱。
这笔钱在当时是颇为贵重的。
儿行千里父母担忧!王光尧为了感谢贺龙对儿子的栽培,特地到镇上买来当地的特产,然后嘱咐儿子送给贺龙。
王尚荣高兴地答应了。
没曾想,这一别,竟然是最后的道别!
王尚荣最后一次回乡1959年4月,已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的王尚荣,第二次回乡探亲。这一次回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去世一年的父亲扫墓。
到了家后,王尚荣向母亲打听父亲去世的经过。
原来,王光尧由于积劳成疾,很早就患上了各种疾病。
1958年在一次洗澡时,突发疾病而病逝,终年66岁。
那会儿,王尚荣还在西藏前线指挥作战,因军情紧急不能回家,他只好回电给弟弟王尚桂,让他负责料理父亲的后事。
同时,他寄回家150元的安葬费。
次日,王尚荣携妻子到离家8里地的罗盘山为父亲扫墓。在家人的引路下,王尚荣买了鞭炮和花圈。
跪在父亲的坟前,王尚荣含泪大喊着:“父啊,儿来迟啦!”
祭奠完父亲后,王尚荣在众人的搀扶下,回了老家。
这时,一位本家亲戚听说王尚荣回来了,特地从外地赶来,他请求王尚荣到北京给他安排个工作。
王尚荣直接告诉他,城里的工作不好找。国家正打算从城市转移一批人口到农村呢。
王尚荣表示,自己的弟弟王尚桂,他都没资格将人带去北京。
听到这话,这位亲戚也只好悻悻而去。
这次回乡,王尚荣住了5天。加上第一次回乡的6天,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
为了国家、军队、人民,王尚荣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他的父母对于儿子的选择是全力支持的。
对于王光尧来说,为新中国贡献了一名虎将儿子,光是这一项,就足以让他骄傲和自豪了!
冰点历史,每天会更新历史类的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