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小伙见邻村男童像自己,一查,竟是3年前“去世”的儿子

小蜉蝣故事馆 2024-12-03 07:26:39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06年的一个闷热夏天,在浙江打工的何银东收到了一张让他心惊肉跳的照片。

邻村一个陌生男童的长相,简直就是他的翻版!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男孩的年龄、出生地点,都跟他那个据说"夭折"的儿子完全对上了。

这一发现让何银东夫妇坐不住了。

他们决定循着这条线索,追查当年那个扑朔迷离的"死亡"真相。

等等所以当年医院给的死亡证明是怎么回事?

带着那张让人心惊肉跳的照片,何银东夫妇决定循着这条线索,寻找当年的真相。

一切要从2003年4月22日那个多雨的日子说起。

年轻的准爸妈满怀期待地来到龙蟠镇妇产科,等待着医生杜礼芬给出诊断结果。

谁能想到一张B超单竟成了他们噩梦的开始。

"很抱歉胎儿疑似患有脑积水,存活几率极低。"杜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击碎了这对年轻夫妇的美好期待。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咬牙决定生下孩子,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第二天清晨一个足足有3.7公斤重的男婴呱呱坠地,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什么两样。

可命运似乎跟这个家庭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何银东独自抱着孩子来到医院复查。

他只是出去打了个热水的功夫,回来就听到了让他崩溃的消息 —— "孩子已经离世了"。

就这样连孩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何银东就茫然地拿着那张冰冷的死亡证明回了家。

这张死亡证明成了他们之后三年生活的心结,也成了这个故事最大的谜团。

现在想来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连孩子的遗体都没有要求看一眼?

这些疑问像是一把钝刀,日日夜夜地折磨着这对年轻的父母。

就在何银东抱着死亡证明黯然离开医院的那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龙蟠镇卫生院门口,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任国平的妻子青梅正好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个被遗弃的小生命。

这一瞬间多年来渴望当母亲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这孩子一定是生了重病,才会被遗弃在这里。"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

但青梅心里却有个声音在呼唤:"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孩子啊!"

就这样任国平夫妇毫不犹豫地收养了这个被遗弃的男婴。

为了救治孩子的病情,这对农村夫妇砸锅卖铁,四处求医问药。

他们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治疗中。

那三年任国平夫妇过得异常艰辛,却从未放弃过希望。

每一次孩子的病情好转,都让他们喜极而泣。

每一个不眠之夜,都让这份亲情更加深厚。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

他不仅生命体征平稳,智力也在慢慢恢复。

谁能想到这个被医院判了"死刑"的孩子,竟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重获新生。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被遗弃的婴儿,竟然就是何银东夫妇以为已经"离世"的亲生骨肉。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何银东夫妇找上门来认亲时,那张尘封已久的死亡证明彻底掀起了轩然大波。

细心的警方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细节 —— 死亡证明上的母亲姓名竟然是"刘红艳",而不是"刘海艳"。

更诡异的是当警方想要调取当年的医疗记录时,医院却称所有档案都在搬迁过程中"不慎遗失"。

这么巧的事儿怎么可能?!

2007年7月何银东夫妇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指控这背后或许存在拐卖儿童的可能。

警方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

原来当年并不是医院设局骗走了孩子,而是何银东夫妇自己同意放弃患病婴儿的!

据调查他们当时还专门找了五个村民作证,将CT报告等医疗资料交给了有意收养的人家。

不仅如此何银东的岳父还曾带他们去重庆的律师事务所咨询过放弃抚养权的相关法律问题。

真相大白时何银东夫妇百口莫辩。

当年的选择是因为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而今孩子奇迹康复,他们又想重新当回父母。

这让人不禁想问:血缘关系真的能够成为重新索要孩子的通行证吗?

但对任国平夫妇来说,这个他们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又岂是一纸死亡证明就能够割舍的亲情?

纷争最终还是走上了法律的道路。

2007年10月嘉陵区人民法院迎来了这起罕见的抚养权官司。

法院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抚养权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性的矛盾。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生父母,一边是救命之恩的养父母。

任国平夫妇早已将孩子转移到了亲戚家,誓死也不愿放手。

何银东夫妇则搬出了《收养法》,质疑收养程序的合法性。

整整半年的调解工作,让经办法官都感叹:"这案子比登天还难!"

最终2008年8月法院作出了判决:孩子归还何银东夫妇,但需支付任国平夫妇8万元抚养费。

2008年9月1日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被正式交还给了亲生父母。

但让在场所有人心碎的是,孩子一直在呼唤着:"爸爸妈妈,我不走!"

是啊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朝夕相处的养父母才是他记忆中最亲近的人啊。

法律给出了答案,但人情又该如何安放?

血缘关系重要还是养育之恩更重要?

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也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在这个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最复杂的一面。

最讽刺的是当年因为疾病被放弃的孩子,如今却因为康复而被争夺。

也许对这个孩子来说,最残酷的不是疾病,而是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亲情与道德的天平上,有时候法律的天平也会倾斜。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小蜉蝣故事馆

小蜉蝣故事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