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训练第一步:掌握强度区间

安徒森爱运动 2024-02-21 08:55:47

心率、配速、与自体感觉是掌握训练强度的三大因子,三者各有优缺点,要有最佳的训练成效与效率,必须让三者相互参照,才得以客观与感受兼具,而不盲目训练。

(图片由作者提供)

心率训练的起源很早,近年来随着跑步运动的风潮与穿戴式装置产业兴起而再次被炒热,人手一支心率表已不再稀奇,虽然心率训练也有许多变因与影响准确性的要素需考虑,但不可讳言的心率可说是目前最方便、且客观的运动强度监测指标,撇开环境与器材等外在因素不谈,要发挥心率训练的效益,首先,你必须对强度区间有所了解,若一开始就设定不对,那再精准的器材也是忠实地反应错误讯息而已。

现在的穿戴式装置多半能自行定义心率区间(图片由作者提供)

要设定出适合个人的心率训练区间,第一步要考量的是最大心率(MHR)与安静心率(RHR),有了这两个数值,我们才能设定出符合个人生理状况的储备心率(HRR)训练区间。

和你相同年纪的菁英跑者,跑在马拉松比赛的心率可能等同于你的乳酸阈值心率,不同体能的人用同样的心跳数值来训练,当然不正确

(图片来源:路透社)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HRR,而非传统用MHR直接依照最大百分比来设定呢?主要的考量是MHR的计算方式是从静止心跳0为基准计算,无法反应出个体的体能水准差异,试想,同样最大心跳190的两个人,一位可能是从来不曾跑过步,一位可能是菁英跑者,若单纯用MHR推估训练区间百分比,两个人会以同样的心跳率来进行专项训练,但可能会发生菁英跑者跑在马拉松配速时心跳160,但新手热完身就接近160了,两个体能条件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心跳区间数值进行练习,从训练中所获得的效益当然不同,也就是说,你用MHR设定的训练区间,很可能不是你进行该强度时应该维持的心率。

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是决定个人训练区间最重要的两个参数,而了解有氧阈值、乳酸阈值等强度和配速,则有助于更精细的掌握训练负荷

(图片由作者提供)

研究显示,有氧体能最客观的评估指标之一:最大摄氧量(VO2max,需透过实验室仪器测得)随运动强度变化的百分比数值与储备心率百分比数值几乎完全吻合,因此Karvonen等人于1957年提出储备心率法,将安静心跳列入计算参数,以求得适合个体体能状况的目标运动强度:

储备心率=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 安静心率)x目标运动强度百分比]

HRR = RHR + [(MHR - RHR)x %Intensity]

以下以储备心率来计算,配合著名教练Jack Daniels提供各训练区间之最大摄氧量所得出的心率训练区间,由于一般的穿戴式装置多以五区为设定范围,这边我也以五个区间作为设定依据,我也将热身区间列入设定,让设定能更完整应用于从热身到高强度不同的训练类型。

50%-59%HRR:恢复/缓和(Recovery)

这是训练热身与缓和适用的强度,跑在这个区间的目的主要是能促进血液循环,从静止状态提升肌肉温度与心跳,以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或是在训练后回到相对缓和的心跳与体温,并利用血液循环排除代谢废物,有助于训练后的恢复。

此区间也适用于训练负荷较大、或比赛后几天的恢复跑,此时的慢跑目的并不在提升体能,而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排除,但若高强度训练或比赛后有肢体不适的状况,则透过游泳、骑自行车等较低冲击的有氧运动,也有同样的恢复效果,唯强度需控制得宜,以免恢复没做到,还累积更多疲劳。

60-74%HRR:有氧耐力(Endurance)

这个范围相对广的区间,是提升基础体能最重要的一环,所有训练的基础应奠基在好的有氧体能上,有氧耐力应占整体训练计画的60%以上,在基础期时甚至有时会达到总训练量的80%-90%,包含累积训练里程的轻松跑、提升耐力的长距离慢跑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氧耐力的强度掌握,虽然在60-74%的HRR强度下都有助于有氧体能的提升,但若质与量拿捏不当,可能会累积疲劳而影响跑量累积或素质练习。量的拿捏与课表安排有关,本文内容暂且不提,质的部分可用有氧阈值(Aerobic Threshold,AeT)强度为参考指标。

乳酸浓度对应训练负荷的曲线,当浓度来到2mmol/l为有氧阈值,4mmol/l则为无氧阈值

(资料来源:SPDI实验室)

有氧阈值在近年的训练论述上较少提到,它在运动生理上指的是运动中血液乳酸浓度为2mmol/l的运动强度,约为MHR的75%,或HRR的70%,在这个值以下血乳酸增加的幅度缓慢,乳酸代谢呈现良好的平衡,能量使用也以脂肪为主,体感是相当轻松的,跑者能以这个速度维持长时间的训练而不易累积疲劳,更能锻炼身体使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的能力,故在基础期的跑量累积与长距离慢跑时,可以试着采用60-70%HRR的强度来锻炼,找到这个区间最舒适的节奏。

75%-82%HRR:马拉松配速(Marathon Pace)

这个区间是马拉松比赛的配速区间,对于某些体能水准较佳的跑者来说,甚至可用接近乳酸阈值底限(83%)的强度跑完一场全程马拉松,在这个区间锻炼时的感受应是「游刃有余、好像可以再快一点」的感觉,若觉得完成训练后没什么负荷,那配速可能太保守了,反之,若跑完觉得倍感吃力,则应调降配速,以马拉松比赛来说,起跑时建议保守些,由75%HRR开始,过半程后依训练或比赛当天的状况逐渐提升至80-82%,若状况很好,则在最后5公里不妨尝试往乳酸耐力的强度逼近,创造佳绩。

83-88%HRR:乳酸耐力(Threshold)

乳酸与氢离子是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副产物,在较低的有氧强度区间下,乳酸会经由柯氏循环(Cori Cycle)回收并带走氢离子,但乳酸会随着运动强度提升与长时间的运动而持续累积,若代谢与产生无法维持平衡,血液的酸碱值就会因氢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进而刺激肌肉神经造成肿胀、灼热、甚至酸痛,运动表现只好下滑,这个乳酸代谢失衡的生理状态也称为乳酸阈值(Lactate Threshold)。

20-40分钟的持续跑是典型的乳酸耐力训练方式之一,在进展期到高峰期时每周一次的门槛跑,将能提升乳酸代谢能力,也让马拉松配速跑起来相对轻松,提升信心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们可以透过乳酸耐力区间的训练来锻炼身体代谢乳酸的能力,常见的方式有20-40分钟的门槛持续跑或2-3000公尺一趟、共进行3-5趟的巡航间歇,乳酸耐力训练属于长跑专项体能,一般在进展末期、高峰期时实施。

89-100%HRR:无氧耐力/摄氧能力(Anaerobic/VO2max)

这个区间又可分为89-94%HRR的无氧耐力与95-100%的摄氧能力,以马拉松跑者来说,透过95%HRR以上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提升最大摄氧量,让摄氧能力达到目标竞技水准;至于乳酸阈值到无氧耐力一般为10公里路跑赛的强度区间,其中89%HRR的强度又称为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nT),在生理上是血液乳酸浓度为4mmol/l、乳酸浓度开始呈现第二次大量上升的强度,因此又称为乳酸转折点(Lactate Turnpoint,在学理上的定义与乳酸阈值不同,一般跑者进行训练时,掌握乳酸阈值的强度进行训练即可)。

安徒森(Antersun)-运动成就更好的自己 Get moving!Achieve your goal and Be a better person!

0 阅读:2

安徒森爱运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