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夏天》浮光掠影中的真情表达,抚慰生活的是他们

梦见乌鸦 2021-09-03 20:37:17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著名作家周国平这句名言,大概就是这部《不期而遇的夏天》所要表达的故事。一个喧闹的夏日,一个大人一个少年,他们像两个大男孩,组成了忘年之交,如父如子,亦师亦友,只因他们各自孤独,但又无法阻止生活的洪流。该片格调温馨动人,南方小镇风情尽收眼底,如潺潺流水般的叙事生动可爱,却在暗流涌动的生活波涛中几经沉浮。这一切使得他们的故事,后劲儿极大,走出电影院,让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感动与惆怅并存。

一个是受尽白眼的街头混混黄四毛,一个是遭到排挤的转校生易水生,在一系列意外中,成为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风格很像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都是一老一少在一个夏日的故事,但《不期而遇的夏天》与前者的故事完全不同,电影的故事主题,则近乎完全磨灭了社会背景,因为电影的镜头始终关注的是人。关于未来的迷茫,对单纯爱情的困惑,关于幸福的追寻,关于道德的抉择。就是一个夏天的故事。生活的常态本来就是如此:平淡而庸碌,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一个夏天的故事。

比如黄四毛,从深圳归来他们并没有回到乡下,他留在镇上得过且过的理由是因为能看到昔日单恋的初中女同学,并发誓有一天能娶到她,但老实巴交的他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赚到钱,甚至有时候为了生计偷鸡摸狗,日复一日被人们呼来喝去,称为“土狗”。

而易水生也是如此,他对家人是冷漠的,所以不得不来到镇上上学,同学欺负他,使得他一直想回到乡下,照顾家里的妹妹,两位角色的共同点,就是孤独且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这个小镇,于是便成了世俗眼光里的异类。所以两人的相处,就是同病相怜的相互依靠,但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各自都无法独善其身,就像易水生家中600元钱的桥段,过程和结局让人心碎。

如果你觉得这世界快乐,它就是天堂;如果你觉得这世界痛苦,那就是地狱。一大一小两位角色,其实他们的内心都是孩子。在他们个性化的故事中,却像极了日复一日奔波的我们,在这个无解的现实里,被迫长大。最终要么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以往的锐度,要么被生活揍得满地找牙之后,像是黄四毛那样孤注一掷。

而且很特殊的一点,比起当下很多生活类华语电影,要么寻找尖锐的社会话题,要么针砭时弊,如《一年到头》中的春运、《搜索》中的网络、《我是植物人》中的医疗等等。但《不期而遇的夏天》并不是这样。

没有歌颂某些事迹、也没有那些现实批判的内容,只是在呈现一种生活状态——孩子视角之下,个体与生活演进相互交织和碰撞,电影并没有去刻意营造一些意识视角,不歌颂也不批判,只是在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的风格,一切的情感都很克制。这是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弥足珍贵的创作良心。

没错,这部电影很“冷”,不是冷淡,而是冷静。完全没有山雨欲来的情感宣泄,大家都在克制的自己的情绪,全片仅有的情感表达之处就两处,其一便是易水生怀疑黄四毛偷了他家钱那场戏,前后的情绪差异,从失望到悔恨,让人产生共情。其二便是结局黄四毛在多种事件交织下,再也无法忍受,去找殷老板拼命。

而这两处情感宣泄,却马上戛然而止。

电影最后没有交代黄四毛去了哪里,他把新买的红衣服和那件珍藏多年的羽绒服都烧了,究竟是走出桎梏万念俱灰,还是重新开始,我们无从得知。但我希望的是,当我们被生活揍得满地找牙的时候,能够捡起棍子去恶狠狠地回击回去,然后说一句,我不怂,我只是懒得和你斗。

而整部电影,也表达了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羁绊。

电影中,“失败”的中年男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孤独”的孩子最终选择妥协和一家人永不断离的牵挂。相似的主题却又截然不同的表达,这就是《不期而遇的夏天》中所体现的主观。对关键性情节的处理,一举一动、每一句台词都透着对生活透彻的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期而遇的夏天》很像是枝裕和的电影,电影中的故事和角色,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影片有一种时代和环境被还原的现实质感,也体现了创作者的一种态度。这在华语电影中,尤其是同类生活化作品中,是不多见的。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直浸淫其中的一种现实,这种现实并不离奇,很真实,身处其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同样的焦虑和不安,又会在克制的情绪中感受到生活带来的羁绊,同时也要不断适应着新的生活,这是我认为影片更有价值的地方。

0 阅读:10
梦见乌鸦

梦见乌鸦

梦见乌鸦的电影世界,新片影评,热辣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