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不做冤大头!
20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一名路透社记者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据阿根廷媒体报道,中国已搁置两国央行之间65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安排,发言人能否予以证实?如果报道属实,原因是什么?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的也很耐人寻味:你提到的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我愿重申,中方坚持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同阿根廷开展互利合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8196255af5a1285074e98caa323b005.jpg)
不得不说,论中国人的说话的艺术,还得看咱外交部。这回答听起来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啊。但仔细揣摩下,中方虽然没有给予准确答复,但光“平等互惠”和“互利合作”这俩字,就能体会出“别拿我当冤大头”的那么点意思了。毕竟竞选时,米莱可是喊着要关闭央行的。当然,中方没有直接否定,也意味着这事儿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
众所周知,自米莱宣誓就职阿根廷总统以来,就按照自己竞选时天马行空的承诺,开始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结果,米莱的各种经济主张,给世界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几度“惊掉下巴”。以前不了解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认为,世界有四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现在通过米莱,确实认识到阿根廷为什么可以单独归类了。
1991年,梅内政府几乎把国有资产出售殆尽,打算通过让比索和美元保持1:1的固定汇率,来遏制通货膨胀。结果美联储强行提高加息速度之后,阿根廷只能被迫多次加息,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华尔街直接收割了一波经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07bfa0772e3bf60ed2d1c7376fae71c.jpg)
现在,米莱又想实行“全面美元化”,希望能融入欧美经济体系中去,但在两国经济周期和生产力水平截然不等,阿根廷央行目前的美元储备并不充足等情况下,这对阿根廷来说可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米莱或许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在选举前后对话态度也有了转变。
那么,为什么中方现在会对米莱提出扩大中阿两国之间的货币互换额度不置可否呢?关键还在于米莱政府的态度。
当前米莱政府过于倾向于美西方。米莱上任之前,阿根廷一直在就购买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的JF-17“雷电”(“枭龙”)战斗机进行谈判,美国则对此感到不满。但米莱上任后,有消息称,阿方确认了购买美国F-16战斗机的意向。前脚在竞选时打嘴炮叫嚣着将会拒绝与中国进行合作,拒绝加入金砖国家,还强调要倒向美国;后脚就特邀中方参加就职典礼,称自己“并没有想着结束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试想,在这种反复无常的对华态度下,中方拿什么去信任如今的阿根廷政府呢。更何况,这种转变大概率是出自米莱政府面临阿根廷经济问题时迫不得已的选择,而非出于真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9d8ba1871344a31672634f66816d78e.jpg)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费尔南德斯政府时期,虽然跟现在的米莱政府经济状况好不到哪儿去,但至少人家跟中国是有合作意识的。也正是如此,中国当时也愿意通过两国货币互换协议,帮助阿根廷政府还贷。
对此,一家阿根廷媒体“Infobae”分析认为,中方搁置该协议,是因为中国正在等待阿根廷“明确表示善意或友谊”,这样才能恢复货币互换协议。
确实如此,如果中国帮助米莱政府渡过了这次难关,米莱政府反过来还跟着美西方一起“反华”,那中国岂不得不偿失。如果在米莱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比索继续贬值,米莱政府认为自己的比索已经贬一塌糊涂了,不愿意收回比索,换句话说就是,赖账,怎么办。
所以,我们还是暂时静观其变吧。“肉包子打狗”这事儿,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