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传统运营商的印象是什么?
摆摊:你好,办张卡吧,前三个月免费用哦;扫楼:大爷,拉条宽带吗?送的;外呼:您是我们的尊贵用户,给您免费体验一个业务……但从近年来中国移动的表现来看,这家全球最大的运营商,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了。来看看中国移动近来干的事——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起的“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等榜单评选正式揭晓: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中国移动“神舟遨游 全力守护‘信息动脉’”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暖镜头”;……继2023年“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项目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后,2024年中国移动又一次上榜“国之重器”“超级工程”,这说明了什么?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啊!不得不说,今天的中国移动已非昨日的中国移动。- 01 -什么是运营商?传统定义是“提供网络服务的供应商”,过去我们一般认为,运营商重在“运营”二字,而“运营”指的是对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可以看到,运营商的重点在于管理和控制,确保目标达成。事实上,前面十几年里,中国移动也确实是这样做的,KPI体系就是为了“运营”而设计的。但放在今天,“运营”不是什么好词,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缺乏创新和技术积累。中国移动大概在2015年前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技术空心化,把大部分资源和精力放在了运营上,导致在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上过度依赖外包,被强势厂商深度捆绑,进而导致转型困难。随后,中国移动启动了核心能力内化工作,希望把关键领域的核心能力回收,制定了核心能力清单机制,以强化内部能力的积累和共享应用,同时也常态化地在内部开展各种创新活动。而近几年更是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操作系统、芯片等“卡脖子”技术领域持续攻关,争取突破原创性、前瞻性技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02 -到今天,可以说中国移动的核心能力内化和技术创新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以“九天”大模型为例来谈一下——在大模型几乎已经成为科技企业标配的今天,搞一个大模型不难,难的在于三点:全栈自主可控、自研技术领先、模型应用落地。九天大模型正是这样的存在。通过自主攻关通用基础大模型关键技术,“九天”综合性能达业界领先水平。研发语言、视觉、语音、结构化数据、多模态等全系列通用基础大模型,具备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等全规格,实现云边端全业务场景覆盖,开展数据构建、模型设计、预训练、微调、部署全链路自主创新,在1.8万卡全国产超大规模单体智算集群上的分布式训练效率已达到国外同档产品水平。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是国内首批通过国标符合性测试的大模型,综合能力接近GPT-4,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例如,在Interspeech国际语音顶赛中斩获冠军,在C-Eval(中文学科)、CMMLU(中文知识和推理)、BBH(多任务语言理解)、VBench(视频生成)等多项业界权威大模型评测榜单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