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飞船即将发射,来自内蒙古的博士航天员王杰简历公布,这位从看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返回萌生航天理想的小伙,即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杰,男,1989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阴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他与妹妹王莉是龙凤胎,父母都是勤劳质朴的农民,他的航天梦想起源于初中课堂上听到杨利伟的故事,那一年王杰前往乌拉特前旗的县城里读中学,借住在亲戚家。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地球,在距着陆点400公里外的课堂上,王杰才第一次听说了“航天员”这个名词,那是老师特意在黑板上写下的名词。
那时候,一颗种子就在王杰心中种下,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如愿进入飞行器制造专业学习。那时候他的梦想还只是造好航天器,让它们飞上太空。
入门才知深似海,在接触专业学习之后,王杰更加坚定地学习,终于在2011年考入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其间实现硕博连读,继续向工程力学方向深造。
在此期间,王杰开始接触一些航天科研项目,逐渐树立志向成为一名航天科技人员。他很希望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纯粹的科研工作,羡慕从事航天事业的科研工作者。
终于,研究生毕业时,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一眼相中,从此与中国空间站任务结下不解之缘。
在航天501部,还是“航天新兵”的王杰勇挑重担,在技术室领导同事的指导和支持下迎难而上,牵头开展了5项微振动抑制关键技术攻关,有力支撑了相关方案基线的确定,推动型号研制任务顺利进行。
在入选第三批航天员时,他已经是空间站相关型号微振动抑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总体技术负责人。从“五院人”到“航天员”,从普通青年到栋梁之才,王杰的成长之路,其实也不难追溯。
很小的时候,他就能刻苦学习,还能在假期和休息的时候帮助家里干农活,没事的时候喜欢抬头看天,在阴山下看草像云翻涌,看天比地辽阔。
他将看书当作探索世界的钥匙,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拿来看书。他说“常立志,不如立志长。”十几岁离开家乡到县城读初中的王杰,高度自律,不仅解决了在亲戚家借宿、新学校高手如林的不适应,还形成了早早到校早读、很晚离校预习的习惯。以至于,他在初中的时候,凭借着独立、细心、勤奋学习,就已经名列前茅。
当他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工作者的时候,王杰就一直为此努力着,他说“越努力,机会就越多。”等到他在学业上没有障碍之后,他在工作上人就是踏踏实实。
对于王杰来说,进入航天员序列,最大的挑战还是体能方面,一个研究人员要和飞行员比拼身体素质显然存在明显短板。因此无论是入选前,还是入选后,王杰都更加主动地训练和锻炼,别人做一遍,他就做几遍。
想想也知道,2018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时候,作为单位里最年轻的技术人员的王杰也30岁了,体能确实是最薄弱的一环。这方面根本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练加勤练。
王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飞行员出身的01陈冬与02陈总瑞,可以更加迅速、精准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而他自己的操作速度通常慢一点,但细心、周全是他的优势。并且自己的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且善于思考,可能会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有所帮助。
王杰说:回望来时路,最深的感悟是,人生要有梦想,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汇对接,并为之奋斗,每一份努力都熠熠生辉。感谢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有梦可追、追则必成!
这次太空任务,王杰带了家人和孩子的照片,这个脚踏实地的工科生,带着家人和同事的祝愿,将在太空工作半年,让我们一起祝愿他工作顺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