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0多个学生,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呢?
这所坐落在云南丽江山区的学校,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将无数大山里的女孩送进了大学。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没有清华北大的光环,似乎就意味着失败。
张桂梅,这位一手创办了华坪女高的校长,面对质疑,显得格外平静。
她太了解这些山区孩子的生活了,那是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是被迫早婚早育的宿命,是祖祖辈辈的贫困和绝望。
她要做的,不是打造几台高考机器,而是点燃一盏盏希望的灯,照亮这些女孩的人生。
信源:感动中国丨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说“学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环球网2021-02-17
张桂梅的生命轨迹,注定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年幼丧母,跟随姐姐来到云南,她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人生百态,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边远地区的重要性。
1996年,她丈夫因病去世,巨大的打击让她几乎撑不下去。
为了摆脱痛苦,张桂梅主动申请去偏远的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希望在那里重新开始。
在华坪,她看到了贫困山区女孩的现实:她们很早就辍学,结婚生子,继续着上一辈的生活轨迹。
张桂梅意识到,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
2002年,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发: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继续求学的女孩,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
没有资金,没有资源,甚至没有多少人理解和支持,有的只是冷眼和嘲讽。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利用寒暑假时间四处奔走,像个苦行僧一样,挨家挨户地募捐。
她遇到过很多误解,被人骂过,甚至被狗追过,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她明白,对这些山里的女孩来说,教育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她决心尽全力去守护这个梦想。
五年里,她才凑了一万块钱,对于建学校来说,这点钱真是远远不够。
不过,最终命运还是垂青了这位执着的女性。
2007年,张桂梅成为了党的十七大的代表。
在北京参会期间,她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的画面,被一位新华社记者捕捉到,并写成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
这篇文章,迅速在全国引发轰动,也让张桂梅和她的办学梦想,走进了公众视野。
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这所学校倾注了张桂梅全部的心血,也寄托了无数山区女孩的希望。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这是张桂梅一直以来的心愿。
她明白,对这些山里的女孩来说,考上清华北大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帮助学生们提高成绩,张桂梅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五点半,她就拿着大喇叭,挨个宿舍叫学生起床。
课堂上,她要求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她会一遍遍地辅导学生们做题。
她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干脆搬进了学校的宿舍,跟学生们一起生活。
张桂梅和她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华坪女高的学生们全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这所学校,成为了山区女孩的希望之校,也成为了教育扶贫的典范。
不过,就在华坪女高名声大噪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这2000多个学生,为啥一个都没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呢?
这句话,直插华坪女子高中的心脏,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意义的思考……
“小镇做题家”,一个带着些许戏谑和嘲讽的词语,被一些人用来形容那些来自小地方,只会埋头苦读的学生。
在他们看来,没有清华北大的光环,似乎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张桂梅和她的学生们,就这样被贴上了“小镇做题家”的标签。
面对质疑,张桂梅没有过多辩解。
她深知,对于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来说,考上大学,就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相比于那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孩子,山区的孩子们,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没有开阔的眼界,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艰苦生活和对未来的迷茫。
对于他们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机会。
张桂梅的教育理念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有人觉得,她太注重考试成绩了,没太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张桂梅看来,对于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先要生存下去,才能谈发展。
“她们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你跟她们谈什么素质教育?”张桂梅的话,虽然直白,却道出了残酷的现实。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谈论所谓的“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奢侈。
张桂梅明白,这些山里的女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华坪女高的学生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张桂梅的教育理念并非一无是处。
她们虽然没考上清华北大,但很多人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老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那些质疑的声音,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多年来,张桂梅一直奋战在教育扶贫的最前线。
她身体不好,但还是在学校和学生家之间来回奔波,努力为学生们争取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她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
医生多次建议她住院治疗,但她总是放不下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了手术时间。
在张桂梅看来,学生们的未来,比她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她就像一座灯塔,为大山里的女孩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2021年,张桂梅获得了七一勋章。
这是党和国家对她多年来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
尽管获得了许多荣誉,张桂梅依然保持初心。
她说:“这不过是教师该做的而已。”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张桂梅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意义的深思。
在现在的社会里,分数仍然是评价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分数。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桂梅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张桂梅这样的“点灯人”,用爱心和智慧,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