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讲故事,书画圈的那些事儿3

白领之家 2023-12-11 11:29:54

郭家虽然是满族正黄旗,但他们这个院子,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豪门大宅。

前面,我已经讲过了,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满族贵族早已没落。而且,这个院子是郭老师被赶出家门后慢慢置办起来的。说是院子,其实也就正房三间小瓦房,西面一间厨房,东面加盖一间书房,中间也就剩下十多平米的天井。就这,在当时的圆明园画家村已经是我们这些北漂们不可企及的奢望。

福缘门社区在当时的北京可以说是一个很不起眼地方,因为处在圆明园遗址的西南面,北大西门的北面,京城最早的一拨流浪艺术家,以“盲流”身份寄住在这里,形成了画家村的最早雏形。

1990年,曾经参与报道京城流浪艺术家的《美术报》原工作人员田彬、丁方等人,从报社纷纷撤退出来,和方力钧、伊灵等艺术家一起迁到了福缘门村画画,从而形成了一个艺术家聚集的中心。这就是圆明园画家村的序幕。

此后,越来越多的流浪艺术家纷至沓来,也就吸引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圆明园画家村”的称呼便不胫而走,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象征。

我是踩着圆明园画家村的尾巴进来的,当时,当时通州的宋庄已经初具规模。

不过,福源门社区这边的热潮还没衰退,村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画家们和卖煤的、卖菜的、开浴池的,失足女,以及后来考研的都混住在一起,鱼龙混杂。

当然,这也让各个阶层形成了大融合,你可能昨天遇到某人还是一个盲流,过几天就成了名噪一时的名流,或者是北大、清华的研究生。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这里住着读完北大文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所以,这里的房东对北漂的穷学生很少歧视,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跟同时期庞各庄的农民工待遇有着明显的区别。

郭家的大姐在颐和园公园管理处上班,二哥据说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三哥是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四姐、五姐一个在法院,一个在银行。

这个老六是六中教美术教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来我就一直称呼她为师姐(因为我也在这个学校进修过电脑美术课),不过,我此时身份还是她的冒牌男朋友。很多事都还没开始发生。

未完待续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