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毛主席的晚年十分孤独,因为他超前的思维境界,导致他与同时代这些,曾经追随他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产生了分歧,除了周总理毫无疑义的,在组织上坚定的支持他的决定,可能总理当时未必能够全部理解,但是总理有一个信念,因为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了毛主席的正确,毛主席讲的我就无条件的支持认同,但是很多老战友,都无法理解他。
毛主席晚年曾给总理写过一首诗,诉衷肠赠周恩来,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伟人的孤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老人家这首发自肺腑的绝响。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首诗文字都很好理解,是老人家晚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特殊年代所作,当时四人小团体已经形成气候,为非作歹无人能与之抗衡,祖国还未完成统一,国家该何去何从,谁能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想到这里不免担忧,而他身边能用的人寥寥无几,因为当时真正能理解他的人不多。
我们之前的一个视频有写到,主席的最后一个春节过得很凄凉,所有的亲人没一个在场,围在他身边的都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宽慰在场的年轻人,老人家说你们年轻人应该过个年,去放点鞭炮吧。老人家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厨师煮了一碗挂面,因为厨师做的手擀面煮出来全是碎的,做了一辈子手擀面的田师傅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管理员吴连登只好吩咐厨师又煮了一碗挂面,就这样老人吃的也很开心。毛主席早就说过,领导人不过寿,每次生日都很简朴。老人家的简朴让很多同僚不能理解,早期跟着他打天下的同路人,当社会主义的革命,革到他们头上时,他们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革命了半辈子,现在胜利都这么久了,还要跟着你吃苦,他们永远都无法理解老人家。
艾跃进教授曾在演讲中多次说道,毛主席跟他的同僚们绝不是个人意气之争,毛刘之间没有个人冲突,更不是什么权力之争,他说,刘少奇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说剥削有功,支持单干,搞土地承包,这些都是路线的分歧。六五年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曾跟湖南省委的同志有过一次重要的谈话,主席说我为什么反对单干,农村只要一分地,一搞单干没多久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很多人就会讨小老婆。那样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就完了,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没有了农村这个根据地,拿什么支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拿什么去跟列强们抗衡。中国搞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农民富裕了吗,人家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制度也比我们成熟,我们再发展资本主义,能发展的起来吗,只能做人家的附庸。毛主席看问题总是很深邃,这就导致同时期的很多同志不能理解。
直到很多年以后,毛主席的一些老战友才明白过来,陈云李先念包括彭真,这些人有的当时受到了冲击,但是他们后来都在强调社会主义。就连刘少奇曾经的秘书邓立群同志,本来他是理解刘少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他也觉得当年毛主席是对的。王震将军晚年也说过,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五十年。薄一波晚年说,将来对毛主席的评价会更高。著名的教育家无党派人士雷洁琼先生,在晚年参观毛主席故居时执笔题词写道,私者一时,公者千古。这八个字可以说给主席的评价很客观。
放眼古今中外的历代领袖,他是唯一一个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他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让很多同僚们不理解,他自下而上的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反对党内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党建军的根本宗旨,因为他深知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历史,只有人民才是根本,离开人民一切无从谈起。这也是人民称他为大救星的原因,这也绝不是个人崇拜,因为老人家搞的是人民崇拜,或者说崇拜人民。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他建立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府叫人民政府,社会各级机构和组织前面都有人民二字,人民检察院,人民公安,人民银行,人民医院,人民邮电等等,中国这么多路,没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就连他那个时期的货币,印的都是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劳动者,人民当家作主是他致力一生的追求,人民在他心中是至高无上的。那个时代讴歌的都是普通人民,战士雷锋、石油工人王进喜、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劳模耿长锁等。所以毛主席从来没搞过个人崇拜。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是现在怀念伟人的人越来越多了,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去参观伟人故居和纪念堂的人每天数以万计,为了安全纪念馆不得不限制每天的参观人数,老百姓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能够持续几十年,有哪位领袖能得到他的人民如此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