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在座年轻人可能不知91年的中国多糟糕,但为何没崩溃呢?

爽谈世界 2025-01-07 09:52:49
温铁军:在座年轻人可能不知91年的中国多糟糕,但为何没崩溃呢

"三年之内,中国必将崩溃"——这是1991年回荡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当时的中国,正如一艘行驶在惊涛骇浪中的巨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转折,这个被预言即将"崩溃"的东方大国不仅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还在此后30余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image

1991年的国际形势犹如寒冬。当年12月,持续了69年的苏联轰然倒塌,原本的社会主义阵营如同散沙,相继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顿时陷入空前的国际孤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对付苏联的那套手段悉数照搬到中国身上,从经济制裁到舆论打压,无所不用其极。

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变局,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外资对中国前景产生动摇,一些在华企业开始撤资。恰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波撤资潮无异于雪上加霜。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通货膨胀、企业效益下滑、商品积压等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批国企陷入经营困境,工人下岗潮开始显现。一时间,内忧外患,几乎所有人都在观望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能否渡过这场危机。

image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智慧。在道路选择上,中央领导集体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同时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抉择既避免了全盘否定改革的极左倾向,也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正确方向。

更为关键的是,在具体改革措施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举措。针对国企困境,推行了渐进式改革策略。政府一方面推动企业适应市场,另一方面却没有放任自流。专门设立再就业培训计划,帮助下岗职工掌握新技能,支持他们开办个体工商户。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带来阵痛,但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

为应对资金短缺,国家多次发行国债,增加市场流动性。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还为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九十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潮,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在这个特殊时期崭露头角。正是这些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采取了更加积极务实的政策。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等方式,为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减少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这种开放又自主的策略,既保持了经济发展动力,又确保了国家经济安全。

image

到9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开始展现出蓬勃生机。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率先崛起,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初撤离的外资纷纷回流,甚至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大批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压力。

1991年的危机及其应对,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启示。首要的是道路选择的重要性,中国没有盲从他国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次是改革方式的智慧,采取渐进式改革,既确保改革的决心,又尽可能减少社会震荡。最重要的是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保持自主性,这为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令人深思的是,那些曾经预言中国崩溃的声音早已烟消云散。今天的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切,源于这个古老民族在至暗时刻展现出的非凡智慧与坚韧品格,也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历史早已证明,任何对中国的"崩溃论"都终将被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击碎。

0 阅读:130
爽谈世界

爽谈世界

国际风云,热点速递。关注我,每天解读国际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