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的赛场上,战火仍在熊熊燃烧,各队为了赛季总冠军争得头破血流。然而,对于各地体育局而言,他们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为遥远的2025年全运会。
大球项目金牌权重增加,三大球冠军可等同4块金牌,这一规则变化,如同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各省体育局对运动员资源展开激烈争夺,CBA球员成为了各方“哄抢”的香饽饽。
CBA球员的合同模式,恰似两条不同的道路。体制内合同,犹如一座安全的避风港,给球员未来退役生活提供保障,可球员全运会参赛权掌控在地方体育局手中。而自负盈亏的合同,看似充满挑战,却让球员在全运会期间成为“价高者得”的稀缺资源。
巴特尔,这个曾经在CBA赛场闪耀的传奇球星,其经历便是这种规则下运动员流动的典型案例。当年,他为山东出战全运会,收获的报酬高达1百万,还附带济南一套房产。6场比赛,如此高额的回报,让人咂舌,这无疑凸显了地方体育局为提升全运会成绩,在运动员引进上的决心和投入。
时间来到当下,球员转会背后的金元竞争更是愈演愈烈。辽宁与四川争抢周琦时,周琦被曝在四川的薪酬竟达600万,这是辽宁男篮无法匹配的高价。四川在未进入2021年全运会4强后,显然不甘心,将周琦纳入麾下后,进一步招募高手,试图在2025年全运会上打破格局。
胡金秋官宣加盟四川省篮球队,无疑是又一颗重磅炸弹。2021年他已将全运会出战权交给四川省男篮,如今继续效力。周琦全运会合同薪水600万,作为联盟顶级内线之一,胡金秋收入大概率在300 - 400万,这从侧面反映出地方体育局为了全运会成绩不惜重金投入。
孙铭徽签约四川省篮球队则并非偶然。浙江广厦作为拥有私营成分的球队,球员在全运会选择上相对灵活。胡金秋、孙铭徽、周琦三位实力悍将联手,让四川省篮球队在全运会的阵容深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在逐鹿2025年全运会男篮冠军的道路上,地方体育局的投入可见一斑。这不仅仅是体育上的竞争,更有背后利益权衡与博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利益驱动下的运动员流动,在带来不同球队实力变化的同时,也让全运会的格局更加充满变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各支球队和运动员为了新目标全力以赴,不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他们在未来赛场上的表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