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上海遭遇两次拐卖”被群嘲,炸出多少“偷同情心”的人?

吃瓜的小脑斧 2022-09-09 12:40:23

01、

前几天,有位博主发了条科普视频:面对人贩子,女孩子如何自保?

大家很认可她的内容,点赞量高达40万。

然而,评论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很多网友都在质疑:

听说你在上海被拐卖两次,别害怕,我们这边帮你报警了;

你的视频怎么删除了?如果是被拐卖,一定要保留好证据。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博主还发过一条视频,标题为:我在上海遭遇了两次拐卖。

女孩详细地描述了经过,并说明了时间、地点,听起来很真实。

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还特别标注了:紧急扩散。

如果真的遭遇拐卖,这是很严重的事情。

网友看到视频后,出于好意,第一时间就帮助博主报警了。

只是没过多久,博主就自行删除了视频,没有任何说明。

不少人猜测,博主是不是说谎了?

静安嘉里是上海非常繁华的地段,到处都是摄像头,停车位都很难找。

所以,有网友说:

听说你在静安嘉里被拐,被拐总要有车吧,请教一下,怎么在静安嘉里路段停车?

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大,无奈之下,这个博主又改掉原来的昵称。

这也意味着,她的确用自己“被拐”博人眼球。

这几年,我们见过不少翻车的事件,有人为了利益,有人为了流量。

就像最近视频网站出现的“劳改媛”,她们一个个妆容精致,配上这样的文案:

“我是一名劳改犯!很多人刷到都会划走,虽然我现在努力的样子很狼狈。

但是为了父母和自己的将来,我会努力!”

改过自新,本是一个美好的词,但这样“模板化”的视频和文案。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假的?

02、

有些人很喜欢将大家的“善意”“同情”当做自己的“法宝”。

那位博主视频下方标注了多个话题“女性力量”“打击拐卖”。

这不就是现实版“狼来了”的故事吗?

而她的做法,恰恰是在消耗这个宝贵的词汇,就像词汇“家人们”,原来只用于亲朋好友之间。

自从被某些不良网红用过之后,“家人们”彻底变味了。

甚至,还衍生出一句网络用语:“我们只骗家人们”。

不过,最令人诧异的是,竟然还有主播假装聋哑人。

直播时,她一边反手写字,一边口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一看就是聋哑人。

进来的网友看到这样的情景,出于同情,给她刷了不少礼物。

很多人不明原因问:是先天,还是后天不会说话?

她自己写了:后天的。

后来大家发现,她主页对口型作品的嘴部肌肉动作与正常人无异。

还一个劲的卖萌、吐舌头的。

经常和聋哑人接触的网友

感觉她一点都不像聋哑人:

“如果真的是聋哑人,是不怎么用口语的,基本上都是手语或者写字。

我隔壁堂哥和嫂子都是聋哑人,而且他们的表达逻辑和正常人是有区别的。”

“主要看舌头,聋哑人只能学嘴型,但是控制不了舌头发声,所以即便口型正确。

看着和正常人也是有区别的,这个明显就是装的。

可以去看看真正的女性聋哑人直播,嗓子都很粗的,她这声音太正常了。”

直到真相藏不住了,她才承认:自己可以说话,但大家的善良和同情心已经被消耗殆尽。

所以有人生气地说:

如果“聋哑”是真的,我希望是假的;如果“聋哑”是假的,我希望是真的。

罗曼·罗兰曾说,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但如果这份痛苦是因“同情心”而起,还会如此吗?

03、

知乎上有人提问: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同情心了,是怎么回事?

高中时,只要碰上乞丐,她都会给点钱。

她觉得即使自己被骗了也不要紧,只要有一个是真的,那也是救命钱。

大二的时候,同学爸爸重病,她二话不说捐了半个月的生活费。

剩下的15天,一直吃白水煮面,最多加点盐。

但还是没有坚持下来,最后还是用了本来带奶奶去海底世界游玩的钱。

直到碰到几个同龄人,在马路上拦住她,打着捐款的名义,让她帮忙买东西。

舍友说:已经捐过了,她们说,再捐一次也是爱。

于是,她内心有了抵触,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突然变得麻木不仁了?

有一个答案很刺眼,但又很真实:

今天救助一个人,永远还会有下一个悲惨的人出现。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救助,否则终有一天,自己会变成那个最悲惨的人。

是啊,我们会去帮助别人,但不可能永远去帮助别人。

同情心是有限度的,所以它才会显得格外珍贵。

但总有人想方设法地消耗大家的同情心,索取金钱或者精力。

比如前段时间的一男一女假装残疾人乞讨,女子躺在移动的床上,挂着氧气瓶,男的帮她推车。

3个小时就收入3千多元。

不远之处,还有小汽车接应2人,上车的时候,女的一下子从小推车上蹦起来,迅速躲进车里。

还有最近上海杨浦五角场,一名男子竟然cos被捅的人。

每个人都需要同情心,但如果把同情心当做挡箭牌,胡编乱造,受害的就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当真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被欺骗几次的人,很有可能就不再伸出援手了。

善良被磨平,同情心被消耗殆尽,这才是最恐怖的。

04、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还有另一个名称:同情疲劳。

为什么会疲劳呢?

因为同情是最高等的忘我,我们在同情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模拟并同步别人的脑子。

甚至,还会不自觉地代入别人的情绪中,但每个人的认知和情感资源是有限的。

就像游戏中的“蓝条”,每使用一次,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

当同情心被利用后,除去原来的消耗,还会进行反噬。

一旦接近枯竭,大脑便会启动保护机制,迫使我们远离这些。

也有极少人会走向另一极端,像这位网友不间断地分享自己被“消耗”的经历。

她害怕别人的同情心被消耗,所以自己便独自承受这些。

人性是不可预期的,不乏罪恶,荤腥肉欲、变幻无穷。

但人之所以为人,更因为她有热泪盈眶、悲天悯人,这正是人性魅力所在。

愿我们保护好自己的同情心,留有空隙给真正需要的人。

共勉!

作者:扮猫骑老虎,比猫温柔,比虎厉害,人生路上,一起陪你“打怪”升级~

0 阅读:24

吃瓜的小脑斧

简介:但心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