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性作品,因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也被称为蛋壳陶。其轻薄的器壁,素洁的色泽,雅致的造型,被誉为“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
胶州黑陶在近日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胶州湾畔大沽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内、胶州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孔子六艺园内的黑陶艺术馆,采访了胶州黑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锦波。
黑陶艺术馆内
“揭秘”蛋壳陶制作,修胚至最薄处0.1毫米走进孔子六艺文化园的黑陶艺术馆内,里面满是刘锦波的蛋壳陶作品,进门“C位”的作品是一件三层的蛋壳陶,像俄罗斯套娃一般,由三个造型完全一样只是大小不同的蛋壳陶套在一起,雕刻的镂空处能看到薄薄的陶胚,从表面看如同黑巧克力般,难以相信这是陶器。
艺术馆的西边是供学生体验黑陶制作的研学地方。体验研学的地方有约20个位置。“到研学旺季,周末或暑假寒假,这里的座位都满了,一天最多能接200个学生左右。我们从2017年至今已经接待了二三万名研学的学生了。”刘锦波的大徒弟孙树君介绍。
刘锦波
刘锦波正坐在陶轮前开始制作陶胚,他的大徒弟孙树君揪了一大块泥,同时又端了一盆水供其使用。泥在刘锦波的手里格外听话,转眼从圆柱型变身成像杯子一样的容器。刘锦波手上蘸满水,让手保持湿润的状态,接着再将手伸进陶胚的内壁不断塑形,慢慢将泥往上拉,不知不觉中一个花瓶就“变”出来了。“这个陶胚再晾干1-2天就可以进行修胚了,这个过程比较惊险,有时一刀不慎就让作品毁了。”刘锦波说。
蛋壳陶如何制作而成?刘锦波说,“虽然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了蛋壳黑陶,但工艺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因此我按照以往的工艺摸索。最后我摸索出来的做法是:先做一个陶胚,晒1-2天将水分晒干,再进行修胚,把外层的坯体都需要一层一层地刮掉,最里面的一层才是最后要留下来的成品。之后再由我妻子进行雕刻。目前我的技艺算比较成熟了,但是由于很多不确定性,蛋壳陶的成品率不到10%。”
“我的目标是将蛋壳陶做到30克以内”1969年出生的刘锦波,从小在“泥堆”里长大。 “从我爷爷那一辈就开始做陶,我父亲也是在村里做陶。那时做的陶都是以实用为主,盆盆罐罐。从小我就在泥旁边长大,家里人做陶器时,我揪一块泥玩。”刘锦波说,在这种耳濡目染下,十来岁就能给家里帮忙了。
20岁的刘锦波子承父业,继续家庭作坊式的工作,在家做陶的盆子及花盆等。“1989年我就开始在家做陶盆,等到1992年我结婚了,妻子和我一同制作陶器,那时人们的经济水平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金属盆也越变越多,用陶盆的人开始变少。”于是,他开始转变思路,将陶从实用品变成艺术品。
1992年,刘锦波和妻子刘秀云北上分别学习陶艺和雕刻。学成归来后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就这样夫妻同心,共同经营陶艺工作室,做一些陶器。
“学习陶艺的人都知道蛋壳陶,它在我们这些手艺人心中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很多手艺人都尝试过制作蛋壳陶,但是都失败了。它像有魔力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就有了想做蛋壳陶的想法。2000年,我决定放弃工作室的所有业务潜心做蛋壳陶。”刘锦波说,这一尝试就是6年,很多次想放弃,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
没有收入,看不到希望,每天都12点以后睡觉,这样的日子刘锦波度过了2000多天。“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蛋壳陶的制作方法,很多人也尝试了,却失败了。我感觉一点都看不到希望,生活的重担也压在了我妻子身上。但是好在有很多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我的朋友,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充满动力,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成蛋壳陶。”
蛋壳陶
经过6年的时光,用了近20吨泥料,第一件蛋壳陶终于面世,同时也是1:1复刻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刘锦波介绍,胶州三里河出土的蛋壳陶已有四千年历史。“蛋壳黑陶高柄杯于1974年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堪称绝世佳作”。蛋壳黑陶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薄如蛋壳,比普通的黑陶器具薄了百倍,最薄的地方0.1毫米。
2022年,刘锦波申请了切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世界上最薄的蛋壳黑陶高柄杯”。目前他做的蛋壳陶重量基本上能保持在30多克,“我的目标是将蛋壳陶做到30克以内,再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4年12月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孔子六艺文化园胶州黑陶制作技艺荣登名录。消息传来,刘锦波为之振奋,觉得自己这些的努力没白付出。
带着孩子来体验的他们,迷上黑陶而拜师学艺“手艺需要传承,在传承中才能发扬光大。从2017年我收了第一个徒弟,到如今已经收了8个徒弟了。同时我的儿子也算是我收得最早的徒弟,他跟着我学习做黑陶已经10多年了。”刘锦波说,当时儿子大学的专业是工科类,想到未来黑陶的传承可能后继无人,于是就让儿子回来跟着学习黑陶,目前在上大学的女儿专业是设计专业,未来也想继续从事黑陶有关的行业。
蛋壳黑陶的发展壮大,既需要手艺人传承技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近年来,刘锦波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传统工艺表现出了巨大热情,喜欢上了蛋壳黑陶。“不少公司将黑陶作为年终奖或者伴手礼送给员工或顾客,今年销售量不算多,也有100多万元,前几年销售额多的时候达到了二三百万元。如今马上到春节了,又到了旺季,最近加班加点准备黑陶作品。”
他的大徒弟孙树君是1981年生人,2017年带着孩子来到黑陶艺术馆体验黑陶,没想到父子俩都喜欢上了黑陶。“之前我打零工或者从事建筑行业。孩子特别喜欢黑陶,我经常带着他来玩,慢慢自己也喜欢上了,就决定拜师学艺了。刚开始学习的半年都扶不住泥,现在可以做一些笔筒、花瓶等作品了。虽然学习了7年了,但是离做蛋壳陶还远差很多。蛋壳陶需要拉胚时就做得很均匀,再修胚就简单很多,这需要非常强的功底。越学习越发现师父很厉害,现在我在这做的黑陶伴手礼基本上能卖100元-500元。师父的蛋壳陶价格要贵很多,一万多元算便宜的。”孙树君说。
像孙树君这样因爱好而拜师学艺的还有32岁的张健,他是3年前陪孩子一起来玩,喜欢上了黑陶而拜师学艺。
目前,刘锦波已经与青岛大学、青岛工学院等诸多高校进行蛋壳黑陶进行文化分享交流,同时,作为胶州市作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孔子六艺文化园为他开设黑陶艺术馆,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来欣赏蛋壳黑陶“四美”、体验黑陶制作、传承陶瓷文化。除了有研学课外,刘锦波还接受学员, “仅在这里学习的学员一年就有两三百位,一般学习时长为一个月,基本功能学会。”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实习生 史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