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若中国不偿还百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600亿美元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3-20 01:17:10

2019年,一篇来自美国《国会山》杂志的专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篇文章惊人地宣称,中国依旧欠着美国一笔巨额债务,甚至用“若中国不偿还百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600亿美元”这样的话语,挑起了国际舆论的风暴。

文章提到,根据《辛丑条约》,中国至今还未偿还的赔款连本带息已经累积到1万亿美元之巨。

美国此番重提百年前的债务究竟是何用意?是不是只是一个历史误读,还是别有深意?

庚子赔款的“旧账”咋回事儿?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下《辛丑条约》,这纸条约直接给朝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4.5亿两白银的赔款,折算下来几乎是当时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收入。

这笔巨款被八个国家瓜分,美国拿到了其中的3293万两白银,具体折成美元也有2400多万。

清政府为了凑这笔钱,只能四处借外债、加重赋税,弄得国内民不聊生,底层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当时的国际汇率波动加上利息,实际赔付的金额还得再往上加,压得清廷几乎喘不过气来。

条约签的时候,清政府几乎没啥还价的余地,八国联军拿枪顶着,谈判桌上全是屈辱。

到了1904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奉命核查这笔赔款的具体损失。

一查不要紧,账本翻开一看,美国这边实际损失压根没那么多,只有1165万美元,折算下来也就1600多万两白银。

可当初在《辛丑条约》里,美国硬是按3293万两拿的,这么一算,愣是多拿了1078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整年的海关收入。

柔克义把这情况整理成详细的报告,洋洋洒洒好几十页,列明了每一笔损失的来龙去脉,连个小数点都没放过。

报告写完后,他直接递交给了美国国务院,里头清清楚楚写着:多收的这部分压根没根据,属于过分索赔。

这报告很快送到了华盛顿,摆到了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案头。

最终到了1908年,罗斯福拍板,决定把多拿的这1078万美元退还一部分给中国。

退还的程序也挺复杂,先是国会通过了一项专门的法案,授权财政部拨款,然后再由国务院通知清政府。

退还的这笔钱,美国这边也没打算白退,而是指定了一个用途——拿来资助中国留学生到美国读书。

1909年,清政府用这笔退款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选派学生赴美留学的事宜。

1911年,清华学堂在北京正式建立,最初的名字叫“清华园”,校址选在西郊一片清朝皇家园林旧址上。

首批学生里,有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比如胡适、竺可桢这些人,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

清华学堂的经费主要靠这笔退款维持,每年从美国退回来的钱拨过来一部分,剩下的由清政府自己凑。

2019年“旧债新提”,舆论炸了锅

2019年,美国《国会山》杂志刊登了一篇专栏文章,直接把时间拉回到百年前的《辛丑条约》。

文章里言之凿凿地说,中国至今还欠着美国一笔巨款,按照当年的赔款连本带息算下来,足足有1万亿美元。

文章还撂下狠话,警告中国如果不还这笔“旧债”,美国就干脆不兑付当前欠中国的8600亿美元国债。

美国的社交媒体上,有人开始翻历史账本,细数当年的赔款细节;中国的网络论坛上,也有人赶紧查资料反驳,觉得这说法简直是没事找事。

很快,文章的说法传遍了全球,连一些国际新闻网站都转载了相关内容,标题一个比一个耸动。

中国的专家也不甘示弱,很快就有人站出来批驳,说这种算法完全不靠谱,压根没考虑当年的货币购买力和国际法的约束。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有人翻出了1943年的历史文件。

那一年,中美两国在华盛顿签下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条约里白纸黑字写着,美国正式放弃《辛丑条约》下剩余的赔款请求权。

当时的谈判过程还被记录在案,时任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自己的日记里提到,美国代表在会谈桌上明确表态:“旧债已了,当开新篇。”这份条约后来存进了美国国务院的档案库,任何人都能查到。

可到了2019年,这段历史似乎被美国一些人选择性遗忘了。这场风波持续了好几周,从学术圈吵到政界,最后不了了之。

美债危机下的“小算盘”

时间来到2023年,美国的国债规模正式突破32万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比上一年又多了好几万亿,直接让拜登政府焦头烂额。

那段时间,美国财政部每个月都要发布国债数据,每次数字一出来,华尔街的分析师就忙着预测利率走势,国会里两党也吵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中国这边正在悄悄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从2022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还是1.03万亿美元,可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一路下滑到7601亿美元,整整18个月都在持续减持。

每次中国抛售的消息传出,全球金融市场就跟着震一震,美元汇率和债券收益率都得重新调整。

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的报告里还专门提到,中国的减持速度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媒体又把《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拿出来炒冷饭。

他们的说法跟2019年如出一辙,声称中国欠下的旧账成了今天债务纠纷的根源,甚至还暗示,如果中国继续减持美债,美国可以用这笔“旧债”来抵消当下的8600亿美元国债。

消息传开后,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不得不出面澄清,说当前国债和历史赔款是两码事,可媒体的报道压根没停,反而越炒越热。

2023年8月,几位研究条约法的专家在学术期刊上发文,明确指出这种把现代国债和百年前赔款混为一谈的做法,完全违背了“条约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

他们还翻出美国财政部的公开数据,证明8600亿美元国债是21世纪发行的联邦债券,发行时间最早也在2000年之后,跟《辛丑条约》的旧账没任何法律联系。

更何况,1943年的条约已经把庚子赔款的尾巴剪得干干净净,美国现在再提这茬,根本站不住脚。

文章发表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官员也在私下会议上提到,这事儿纯属美国国内政治需要,跟国际金融规则不沾边。

技术博弈里的“急刹车”

2024年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国会忙着通过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原版的法案厚达1547页,里面塞满了各种条款,其中好几页都跟中国有关,具体针对的是半导体和量子技术合作。

条款里写得清清楚楚,要限制美国公司跟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交流,还要对进口的中国芯片加上一堆审查程序。

这法案从起草到讨论,前后花了好几个月,国会里两党议员反反复复改了好几稿,最后才在12月初送到参众两院准备表决。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那边突然加快了抛售美国国债的步伐。

2024年11月的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当月减持了超过300亿美元的美债,持仓一下子掉到7900亿美元以下。

12月10日,国会领导人紧急召集了一次闭门会议,几个核心议员带着财政部的最新报告坐下来商量。

报告里提到,中国减持美债已经让市场上的债券收益率开始波动,如果再加上技术限制条款,可能会进一步刺激中国抛售,甚至影响到美国企业的供应链。

第二天,1547页的法案就被紧急撤回,重新修改后的版本直接缩水到116页,所有涉华条款全被删得一干二净。

财政部的官员事后透露,修改法案的决定是临时拍板的,主要是为了稳住金融市场,避免跟中国的经济摩擦进一步升级。

这事儿还没完,特斯拉的动向也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2024年,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生产了超过100万辆电动车,占了全球交付量的42%,这个数字比2023年还涨了10个百分点。

上海工厂的流水线几乎没停过,从电池组装到整车下线,全年产量直接撑起了特斯拉的业绩报表。

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跑去华盛顿好几趟,跟国会议员和白宫官员见面。

他带去的材料里全是数据,证明上海工厂不光是特斯拉的利润支柱,还带动了美国本土的零部件出口。

12月法案修改期间,马斯克又一次出现在国会山,拿着上海工厂的产值报告跟议员们讲道理,说限制中国技术合作最终会伤到美国自己。

法案删条款的消息传出后,特斯拉的股价在一天内涨了3%,市场显然对这个结果松了一口气。

2025年美债新动态,谁是“大头”?

到了2025年2月,美国财政部照例发布了最新的国债持有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2024年底的基础上又减了570亿美元,只剩下7590亿美元,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翻开历史账本,从2022年4月开始,中国的美债持仓就再也没超过1万亿美元。

那一年,中国持有的美债还有1.03万亿,可到了2023年,每个月的数据几乎都在往下掉,全年12个月里有9个月是减持,只有4月、6月和11月稍微涨了点。

2024年减持的节奏更快,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大幅抛售,直接把持仓拉到7900亿以下。

2025年1月的数据还没出炉的时候,分析师就预测,中国可能会继续减仓,结果2月的数据一公布,果然没让人失望。

同一份报告里,日本的持仓数据也格外显眼。到2025年2月,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稳稳超过1万亿美元,具体数字是1.02万亿,比中国多了整整2600多亿。

过去几年,日本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每个月的数据都在9000亿到1万亿之间波动,2024年还一度涨到1.05万亿。

2025年1月,日本央行公开表示,会继续增持美债,主要是为了稳定日元汇率和支持美国盟友的财政需求。

2月的数据出来后,日本的持仓比2024年底还多了100多亿,稳坐“头把交椅”的位置。

参考资料:[1]袁冬梅,刘建江.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经济根源与现实动因[J].当代经济研究,2012(12):28-32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K罐罐

K罐罐

1
2025-03-21 15:19

[哭笑不得]这不是搞笑么?清朝不是破产了么?就像银行破产了,你找谁要钱?

用户98xxx32

用户98xxx32

1
2025-03-21 19:43

没收中国国内犹太人资产,禁止美元交易。犹太人会搞定他的乖儿子。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