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唯一一个被两次提及的平台。
王浩 受访者供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是京津两市合作的重点平台,同时也是北京中关村在北京以外第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近日,在天津市“两会”上,天津市人大代表、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说,新的一年,科技城将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环境,让更多的北京企业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落户。
在过去一年中,京津两市围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立了市级会商协调机制,通过市级层面领导的互访,不定期的专项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天津去年还推出了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为整体开发建设、产业组织、城市环境综合配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王浩介绍,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平台,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根主线,始终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推动京津之间的产业体系融合。2024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科技城,产业集聚效果初现。比如,围绕来自北京的奔驰、理想、小米等项目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集聚,为北京的汽车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支撑;在半导体配件方面,科技城也集聚了一批北京企业,为京东方这样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融入京津之间科技创新协同。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团队研发的全国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公交线路在宝坻落地,其始发站是宝坻高铁站,终点站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现了高铁与科技城之间的无缝连接。这是科技城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近年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在努力探索在政策方面的‘先行先试’,很多好政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打破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堵点而颁布实施的。今年,我们准备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好政策辐射到宝坻高铁站前区域,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紧密互动。”王浩说。
王浩表示,今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相关配套将进一步融入北京产业体系,推动一系列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