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越南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越南中北部联手展开调查时,意外在一位猎人家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头骨。
头骨上长着两根长而直的角,这立刻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研究讨论后,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92年7月17日,正式宣布发现新物种,命名为中南大羚,也有人叫它武广牛或者亚洲独角兽。
这次发现不仅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发现的新大型哺乳动物,也是整个20世纪最令人激动的动物学发现之一。
中南大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平行生长的尖角,在老挝语和越南傣族的语言里,中南大羚被称为纺锤角牛,意思是它的角形状像纺锤一样。
中南大羚外表上比较像羚羊,它的脸上有醒目的白色斑纹,口鼻部则长着大腺体。
也正是这些特殊的大腺体,被当地人误解为是能在水下呼吸的鳃,从而诞生了一种未确认生物。
虽然老外把中南大羚叫做亚洲麒麟,但这都是他们一家之言。麒麟和中南大羚在外观上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麒麟的头部常被描绘得像羊头一样,而中南大羚不仅头部长得像羊,就连它的叫声也非常像羊。
不过中南大羚和麒麟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在一些古籍的描述中,麒麟的尾巴像龙,而中南大羚的尾巴很短,最重要的是国内仍未找到中南大羚存在过的证据,所以这家伙肯定不是麒麟。
中南大羚这种珍稀动物,现在或许只能在老挝和越南的安南山脉地区才能找到,它们性格温顺平和,不会踏入农田去破坏庄稼,也不喜欢人类靠近,所以想要拍摄到野生活体中南大羚可不是简单的事。
中南大羚在首次发现后曾被多次圈养,第一张活体中南大羚照片就是在1993年在圈养条件下拍摄的。
不过圈养计划每次都失败了,这些圈养个体在几周到几个月内相继死亡。
野生中南大羚在2009年的时候估计只剩下不到两百只,是名副其实的极危物种。
最要命的是偷猎情况一直管不了,当地有些人一直打猎中南大羚,用它们的皮毛做东西,或者把它们当作药材来卖。
还有一些餐馆和食品市场会卖中南大羚的肉,这些非法贸易和消费行为也给中南大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加上人类活动使得中南大羚栖息地碎片化,所以现有的数据表明,中南大羚的种群数量极其不乐观,甚至在三代之内减少了八成。
最近一张野生活体中南大羚照片,是2013年在越南中部森林用运动触发相机拍摄的,现在已经十多年没有它们的消息,又没有圈养的个体,搞不好真的已经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