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关羽“败走麦城”,可谁又知道,他究竟被多少猛将围攻?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0-24 10:41:16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提到关羽,大家都知道他“败走麦城”的故事,但你知道在这场传奇的逃亡中,有多少猛将围攻了他吗?

这位被后世尊为“武圣”的英雄,面对的可不是一般的敌人,而是如狼似虎、个个武艺高强的对手。

在那些惨烈的战斗中,关羽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试图突破敌人的包围,重现传奇的一生?这些围攻他的猛将,又是何等来历?

正文

诸葛亮等人临行之际,曾告诫过关羽务必坚守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其关键在于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关羽并未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对这两句箴言置若罔闻。关羽在荆州擅自发动进攻,甚至视孙权为晚辈。

然而,关羽攻打曹操的樊城一役,实则并非全然归咎于关羽。当时的战局确实对关羽有利,攻打樊城可谓千载难逢的良机。

那么,究竟发生了何种变故,使得关羽无视诸葛亮的警示,坚决出兵樊城呢?

当初刘备将关羽留在荆州,主要目的是协助刘璋对抗外敌,同时伺机夺取刘璋的益州。

曹操获悉刘备占据益州后,心中愤懑不已,他认为:刘备先前声称刘璋乃其亲戚,前来援助刘璋固守基业无可厚非,如今却为何夺走了自家亲戚的领土?

刘备此举确有不当之处,但他亦别无选择。当时曹操与孙权已占据大部分土地,刘备无处可去。

欲北伐曹操,实力悬殊;欲东征孙权,又恐背负破坏联盟之责。因此,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刘备确实应向西拓展疆土。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刘备所处的西部地区正是其宗族刘璋的领地,且刘璋对刘备深信不疑,毫不设防,轻易让刘备率军进入益州。

刘璋当时亦无他法,唯有向曹操俯首称臣。

刘备趁此良机,采纳凤雏庞统的计谋,成功攻克成都,占领益州。当初刘备向江东借地时承诺,待夺取益州、拥有自立根基后,必将归还所借之地。

当真正面临还款之时,刘备却心生悔意,试图赖账,从而引发了孙刘之间的矛盾冲突。刘备原本计划与孙权展开一场决战,但时机尚未成熟。

另一方面,曹操在刘备占据益州后,怒火中烧,决定挥师攻打汉中。

刘备急忙寻求与孙权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平分荆州,随后刘备转而应对汉中的危机。

尽管曹操气势汹汹,但他却低估了汉中的防御力量,最终在汉中遭遇惨败。此后,刘备派遣刘封及孟达夺取了上庸等地。

就在此时,长期驻守荆州的关羽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当他得知曹操在汉中战败的消息后,立即发兵攻打一直梦寐以求的樊城,企图给予曹操双重打击,使其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于是,关羽命两名官员留守荆州,亲自率军奔赴樊城。

而此刻,曹操阵营中负责防守樊城的将领乃是以守城著称的曹仁。然而,樊城内的守军仅有数千人。

尽管曹操深知曹仁善于守城,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兵力不足的困境,曹仁又该如何守住樊城呢?

为此,曹操紧急调集一支援军,由于禁与庞德率领,驰援樊城。

曹仁对收到援军的消息感到欣喜若狂,立即将他们部署在樊城的北侧,值得注意的是,于禁恰恰与马谡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

马谡选择在山上设立营寨,而于禁却选址于山麓之下,于禁未曾料及襄樊此时正值雨季,倘若驻扎在地势较低之处,极易遭受洪水侵袭。

恰逢今年降水量异常丰沛,关羽巧妙地借助这场洪流,成功将于禁与庞德的营地淹没。

关羽乘坐战船直逼敌军阵地,于禁无奈之下,只得向关羽投降。庞德则与关羽展开殊死搏斗,誓死不降,最终不幸殒命于关羽刀下。

于禁与庞德的失败令樊城内的曹仁惊恐万分,他本欲弃城逃走,但其副将满宠及时劝阻。

由于关羽早已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无处可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他们选择逃离,守城士卒必将陷入混乱。

樊城失陷后,襄阳也将岌岌可危,届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超目前的状况。

当曹操得知樊城的困境后,甚至萌生了迁都的念头,幸好被司马懿阻止。司马懿向曹操解释道:“关羽此次大捷,不过是天助而已,一场暴雨导致于禁的惨败。

司马懿进一步指出,此次挫败并非致命打击,但若因恐惧而迁都,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民心动荡,局面将更加不利。

曹操询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的援军短期内无法抵达樊城。

于是,司马懿为曹操献上一计。他建议:“尽管我们的援军距离遥远,但我们仍可采取策略,煽动孙权进攻关羽的‘根据地’,实施‘围魏救赵’之计,关羽必定会率军回防。”

司马懿的计谋颇具深意,他准确把握了孙权背信弃义的性格特点,因此提出了这一计策。

即便孙权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樊城之困亦可迎刃而解。或许待徐晃的援军赶到,还能反戈一击,击败关羽。曹操对此计赞不绝口,随即采纳执行。

曹操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孙权获悉此事后,迅速召见吕蒙,命令他做好准备,不久后发起对关羽的攻击。

关羽早已洞察先机,在荆州留下重兵防守,并设置严密的警戒措施,使得吴军无机可乘。

吕蒙意识到继续强攻无益,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孙权请辞。孙权心领神会,将吕蒙调离战场,换上了当时尚未崭露头角的陆逊。

陆逊抵达前线后,刻意保持低调,并向关羽赠送礼品。

关羽视这位年轻士兵为微不足道,又胆怯懦弱,便逐渐降低了戒备心理,将荆州驻扎的大部分兵力抽调部分前往攻打樊城。

吕蒙并非真正离去,而是化身为普通民众,率领士兵秘密进入荆州,即所谓的“白衣渡江”策略。

这里的“白衣”并非指穿着一袭白色衣物,如同参加葬礼般的打扮,而是指平民百姓的日常服装,正如《陋室铭》中所述的“往来无白丁”,其中的“白丁”则是指未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而非白萝卜丁。

吕蒙抵达荆州后,只需糜芳和傅士仁坚守城池,正在攻城的关羽便可立即撤离战场,返回荆州进行防御。

糜芳和傅士仁却选择不战而降,吕蒙无需付出任何代价,便轻松占领了荆州。当关羽获悉荆州发生战事,急忙赶回防御时,荆州已落入他人手中。

关羽只得向益州方向撤退,寻求大军援助,与此同时,曹操方面的援军亦已赶到,曹操与孙权一面相互防范,一面紧随其后追击关羽。

陆逊等人早已预料到关羽可能向西撤退,因此早已切断了通往益州的道路。关羽曾派遣信使,请求驻守在上庸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遭到拒绝。

关羽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军队冒险突围,试图突破东吴防线,但最终未能成功。关羽在麦城之时已是走投无路,在仓促逃离过程中,被马忠布置的绊马索绊倒,不幸身亡,享年五十八岁。

东吴与曹魏为了对抗关羽,共计派出多位将领参与行动。似乎关羽无论走到何处,总能遇到敌军的身影。

首先是曹操方面,仅在樊城内,被围困的曹仁和满宠,以及被关羽斩杀的庞德,以及归顺的于禁。

随后,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张辽亦加入战局。此外,还有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将领如殷署、朱盖、徐商等纷纷参战,共同追击关羽。

后来,有谋士建议应给予关羽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其与吴军交战。曹军遂停止追击,将关羽交给东吴处理。

东吴方面的统帅为吕蒙,其身旁跟随两位谋士,分别是陆逊和虞翻。除此之外,江东十二虎臣亦全部到位,还有诸如孙皎、孙桓等孙氏家族成员。

除了曹魏和东吴外,刘备阵营内部同样存在敌人。关羽之所以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就是因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所致。

这两人均拥有丰富的资历,糜芳甚至还是刘备的妻弟。他们的不战而降,实在令人难以理解。糜芳跟随刘备多年,为何会突然转投东吴呢?

除了这两位叛徒外,还有两位见死不救的将领,即刘封和孟达。

他们明明有能力拯救关羽等人,却不知何故,始终不敢派兵增援,眼睁睁地看着关羽逃往麦城,最终在此殒命。

《三国志》对关羽作出如下评价:“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

这段话揭示了关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关羽性格刚毅且自负,尽管已是年近花甲之人,仍保持年轻人的心态。

更为关键的是,关羽对待士兵关爱有加,但对部分官员却颇为轻视,甚至认为他们不及士兵,或许正是这种态度导致了傅士仁与糜芳的背叛。

尽管关羽遭小人陷害,但其英勇事迹及忠诚精神将永载史册,流传千古。

结语

关羽的勇猛善战赢得了敌人的敬畏,但也引发了他们的警惕和联手。

他的骄傲自负让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也让他忽视了政治上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关羽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悲壮的英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权力、忠诚和人性的深刻寓言,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0 阅读:12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