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任内蒙古区委书记,连续三次当选中央委员,1980年被撤职

秋芝说说历史 2025-04-19 14:29:48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毛主席提倡大家向大寨学习搞农业,陈永贵因此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后来还进了中央,当上了国务院的副总理。今儿咱们要聊的这位,是“牧区的大寨领头人”,宝日勒岱。她在内蒙古当过区委书记,还三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呢。

宝日勒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

1938年,宝日勒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的一个穷牧民家里出生了。她的童年啊,基本就是战争的影子。那时候,日本鬼子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抢了我们国家好多地方,老百姓真是受了大罪。还好有中国共产党,带着大家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了个老百姓说了算的新中国。

早在1947年,宝日勒岱的故乡就已经有了内蒙古自治区。等到新中国成立,宝日勒岱慢慢长大,她心里打定主意,要好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到了1956年,她正式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一员。

那时候,中国正忙着搞三大变革,农业这块儿呢,大家都开始组合作社。宝日勒岱的老家也不例外,搞了个牧业合作社,宝日勒岱就成了那个牧业社的头儿,还兼着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得聊聊宝日勒岱的老家乌审召,它坐落在毛乌素沙漠的中心地带。以前啊,那地方水草旺盛,风景可美了。但可惜的是,多年的战乱,加上人们不停地开垦,让这里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最后竟然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大家都叫它“死亡之地”。

因为天气太干,醉马草疯长起来,导致好多牲畜都死了,牧民们没了生计,只好到处搬家。

在这种情况下,乌审召想要发展得好,那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宝日勒岱果断站出来,领着牧民们开始了一场大战。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除掉那些疯长的醉马草。在宝日勒岱的指挥下,大家齐心协力,苦干了24天,终于把整个草场上的醉马草都给拔了个干净。

之后,宝日勒岱带着牧民们动手搞起了草场建设,建起了草库伦,给牧民们在牧区养牲畜找出了一条新路。到了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做了个决定,说乌审召要当学习大寨的榜样,这么一来,乌审召就有了个新称呼——“牧区的大寨”。

那时候,内蒙古自治区的头儿乌兰夫给乌审召写了句话:“要向乌审召的老百姓学习,他们就像愚公移山那样,不怕苦不怕累,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把荒地变成宝地,这种精神真是太棒了!”

1966年6月份,咱们国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带着马里国的代表团,一块儿去了乌审召看看。到了那儿,陈老总心情大好,就给乌审召写了首诗:“治沙种上草,赢了大胜利,农牧业发展飞快。马里来的贵客也来瞧了瞧,乌审召这好地方,名声都要传四方啦。”

宝日勒岱因为工作出色,自然得到了领导的赞赏,一路升职。1968年,她就被任命为乌审旗革委会的副主任。到了1971年,她更进一步,加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的队伍。到了1975年,宝日勒岱更是当上了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同时还兼任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的职位,成了一名副省级的领导干部。

1975年1月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宝日勒岱不光进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且从1969年九大起,她就连着三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在那个年代,她可是内蒙古响当当的人物,就像个大明星一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代变化很快,宝日勒岱的工作也有了新调整。1979年,她先去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但到了1980年,职位有所变动,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委副书记,算是降职了。后来,她又被调到了内蒙古政协工作,就这样,宝日勒岱慢慢淡出了政治圈。

宝日勒岱现在或许没那么耀眼了,但她那股子肯吃苦、不怕难的劲儿,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并传下去。要想让咱们中华民族更加强大,就得有这样的精神。别忘了这位“牧区大寨”的领头人,得把她那份优秀品质继续传扬开来。

0 阅读:86
秋芝说说历史

秋芝说说历史

说说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