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入地10910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完钻

地理沙龙号 2025-02-22 20:59:58

2025年,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完成了首口超万米科学探索井的钻探工作,井深达到10910米,标志着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我国超深井钻探的纪录,也为全球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说到打井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前苏联的“科拉超深钻井”,该井从1970年开始钻一直持续到了1992年7月,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钻井,最终由于苏联解体和经费问题而停止了钻井,最终深度停留在了12262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深的钻井。

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胜利完钻

从1992年开始“科拉超深钻井”一直是世界第一深的钻井,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了2008年,位于中东地区阿拉伯半岛上的卡塔尔阿肖辛油井,由美国油井钻探的一个深度为12289米的深井,打破了科拉钻井保持的记录。不过,没过几年俄罗斯又夺回了钻井深度第一的宝座,2011年俄罗斯在库页岛上的Odoptu OP-11油井,实现了12345米的钻井深度,成为目前世界上钻井深度第一的深井。此次,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万米探井,是首次钻探超过10000米,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将来有望挑战世界最深钻井纪录。

库页岛、卡塔尔和科拉半岛三处超深钻井位置图

地球内部结构复杂而神秘,科探井的钻探工作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地球深处的大门。通过这口超万米科探井,科学家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为资源勘探、灾害预测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地球内部结构大致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至10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而高海拔的高原和山地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千米以上。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2900千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是地球内部物质对流和板块运动的主要区域。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为固态,温度高达5000℃以上。此次超万米科探井的完钻,虽然并没有打穿地壳,但是也意味着我国已经能够触及地壳较深层的部分,为未来的地幔钻探奠定了基础。通过钻井,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还为资源勘探、灾害预测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塔克拉玛干超深钻井

科探井的钻探工作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首先,超深井钻探需要克服极高的温度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梯度逐渐升高,在万米深处,温度可超过300℃,这对钻探设备和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其次,地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钻探的难度。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中可能存在断层、裂缝和高压流体,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钻探过程中出现井壁坍塌、井喷等事故。此次超万米科探井的成功完钻,标志着我国在超深井钻探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深地塔科1井位置图

科探井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探索,还在于其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科探井为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分析钻探获取的岩芯样本,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其次,科探井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通过监测地下应力、温度和水文条件的变化,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此外,科探井还可以通过对地壳和地幔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板块运动的机制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中国煤炭煤田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0 阅读:17
地理沙龙号

地理沙龙号

分享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