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连增、业绩双降宏工科技做好上市准备了?

锐眼观才 2025-04-10 14:28:47

上市是一场价值马拉松

作者:乔治

编辑:楚逸

风品:张戈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时间真的能换来空间么?2022年6月22日递表的宏工科技,终于在2024年12月16日提交了注册申请,又在年末最后一天注册生效。

2025年3月27日,宏工科技披露招股书,拟于近期在深市发行新股并上市,初步询价时间为4月1日;预计发行日期4月8日。据每日经济新闻,宏工科技披露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16252个,每个中签号码能认购500股宏工科技A股股票。

奋战近三年,上市在望可喜可贺。但能否后续搏个好估值,还要实力底色说话。

1

市场洗牌、业绩“变脸”

何消不确定性

基本面是首要考量。

在IPO不断缩紧的当下成功杀出,与近年业绩增长不无关系。2021年至2023年,宏工科技营收为5.79亿元、21.78亿元、31.98亿元;期内复合增长率高达134.99%。归母净利为5007.69万元、2.98亿元、3.15亿元。

然而2024年最新业绩却迎大“变脸”,全年营收21.63亿元,同比下滑32.36%,净利2.2亿元,同比下滑30.08%。

进入2025年,颓态依然有所延续,前三月预计归属净利润盈利2972.93万元至3633.58万元。据华金证券,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1-3月营收较上年同期变动-8.94%至11.30%,归母净利较上年同期变动-36.35%至-22.21%。宏工科技也坦言,如公司获取的大额订单无法签订,下游客户放缓扩产速度,海外对国内新能源行业出海政策进一步恶化等,2025年及未来业绩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宏工科技聚焦于以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处理为主的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按照产品类别划分,主营业务分为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单机设备以及配件及改造三部分。其中,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是第一收入来源,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1-9月占比为78.05%、80.55%、 84.15%和 92.79%。

自2008年设立以来,宏工科技始终聚焦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并于2015年成功开拓锂电池应用场景。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1-9月(报告期内),来自锂电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 71.99%、90.85%、92.18%和 87.37% 。来自锂电池业的产线销售收入占营收比50.62%、71.20%、76.10%、80.05%。

这彰显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规模效应有利成本控制,但也露出产业集中依赖性,需警惕周期波动带来的业绩波动。放眼电池业,经历了前期的高歌猛进、产销扩容,随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投资热情明显减退,锂电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从业者不再盲目扩大资本性支出,这对宏工科技的业绩走势影响不可不察。

据高工锂电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锂电池新增规划项目(含签约、公告、开工,下同)57个,较2023年减少40%,规划产能约545GWh,下降超60%。按项目公布的投资金额计算,锂电池规划投资总额超1700亿元,较2023年减少70%。

据新浪证券援引媒体分析,2025年及之前计划投产的项目,因已投入过半,目前不太可能取消,但大概率会延期,以躲避收缩周期,减轻产能过剩压力。而2026年后计划投产的项目大部尚未开建,因此搁置、暂停、取消的损失更加可控,最终真正投产的比例不会太高。产能过剩未来两到三年会长期存在,但并不会达到过剩数倍的严重程度。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宏工科技在手订单金额为22.56亿元、38.52亿元、28.62亿元以及24.82亿元。2023年以来的连续下滑是业绩波动的一大考量,若后续不能改善则经营业绩存进一步变脸的风险。

在行业分析师王婷妍看来,身处IPO关键节点,主营业务市场变阵洗牌背景下,最新业绩缩水不仅为公司运营带来挑战,也为登陆创业板、博个满意估值增添不确定性,毕竟资本市场向来看预期下菜碟。

2

应收账款连增,经营现金流告负

资金链压力多大

深入客户结构,作为国内核心供应商之一,在锂电池领域宏工科技覆盖多数下游头部客户、合作较深依赖感也较重。

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至2023年宏工科技对其销售金额为1.05亿元、5.46亿元、6.22亿元、占营收比达18.05%、25.06%、19.44%。此外,比亚迪、华友集团等锂电企业也长期位列前五大客户名单。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客户带来稳健收入,对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一旦大客户自身波动,较重的依赖性也会露出反噬弊端。2023年以来,锂电新签约项目量及投资金额锐减,宁德时代的产能扩建步伐出现放缓。据招股书,2024年1-9月宏工科技对宁德时代的销售收入仅为1.61亿元,不足2023全年的三分之一。

另外,集中依赖也需警惕削弱议价能力、带来衍生风险。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1-9月,宏工科技应收账款为 20,500.48万元、69,363.70万元、137,068.85万元和 144,812.43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为18.74%、23.63%、36.85%和46.57%,连增态势需防范现金流压力、坏账减值风险。

宏工科技坦言,若市场环境变化或应收账款客户自身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可能导致公司发生坏账损失或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分别为40,278.52 万元、146,675.63 万元、131,755.87 万元和100,882.80 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为 36.83%、49.97%、35.42%和 32.44%。虽先升后降,整体压力仍不算低,期内,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405.08万元、2,178.38万元、4,240.73万元和 3,938.64 万元。

招股书表示,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具有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特征,公司产品在发出后需经安装、调试、试生产等过程,只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并经客户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项目执行周期较长。如未来下游客户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则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将进一步增加,影响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宏工科技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6亿元、-5336.80万元、-4235.44万元、-1.56亿元。自2022年以来持续告负净流出的状态,引发外界对利润“含金量”、现金流压力的审视。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仅1.78亿元,有息负债金额却达4.4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2.05亿元,长期借款余额2.39亿元。货币资金已经无法负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募资用途关乎企业发展方向、投资者回报,历来最吸眼球。宏工科技拟募5.32亿元,其中,20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9201.54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4000.00万元用于智能物料输送与混配自动化系统项目。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应收账款高企、主营市场变阵、债压增大,宏工科技上市融资有其急迫性。然而资本不是万能药,业绩面的根本改善还在自身实力面增强。叠加下游需求不明、在手订单下滑,即便上市成功,未来成长性、稳健度仍左右着市场情绪。

3

实控人离婚、诉讼罚单面面观

较劲时刻,管理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招股书显示,宏工科技成立于2020年5月27日,公司共同实控人为罗才华、何进,二人直接持有公司56.44%与17.64%股份;罗才华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何进担任董事兼总经办主任。二人通过赣州博怀间接持有公司4.04%的股份,合计控制78.12%的股份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于2019年6月26日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当年7月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双方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约定,如出现无法达成一致情况,将无条件以罗才华的意见为准并。

惹眼的是,上述离婚前一个月,罗才华表姐侯林以自然人股东身份,以1000万元受让了上述赣州博怀注册资本1.25%共14.18万元的出资,持有宏工科技1.25%股份。因完成入股的时间点上较为敏感,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曾要求公司说明侯林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与罗才华、何进是否存在纠纷,股权转让价格的定价依据及公允性,是否存在代持情形。

对此宏工科技解释称,出于彼时夫妻双方财产分割的一些考虑有资金周转需求,决定出让部分股份以获得现金。侯林也确实看好该公司发展前景,决定以受让股份的形式投资公司。出资来源为侯林本人工作多年的资金积累及向亲朋借款,且相关借款均已清偿;所持股份为其本人真实持有,不存在代持或委托持股情形。

回复函显示,侯林入股资金,本人仅出资245万元,剩余755万元则是来自亲属朋友的借款。分别向三名表弟危新、罗才贵、张轶借款240万元、175万元、30万元,向表弟媳朱姣、表妹危珍、表姐罗硕良、母亲的姐妹罗红霞分别借款50万元、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向五名朋友王小英、丁铁钢、陈积、陈世琦、刘浩分别借款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20万元、20万元。

即便如此,不得不说侯林这个入股时机选的好、更选的值。若以发行后其持有公司75万股,持股比0.94%计算,所持股份价值1995万元,对比当初入股价的1000万元近乎翻倍。而一旦成功发行上市,若参照最近A股新上市企业上市首日几倍乃至十几倍的飙涨态势看,侯林或将迎来一场资本造富的盛宴。

此外,宏工科技还有诉讼烦恼。据招股书,2022年9月2日,尚水智能起诉宏工科技,认为其侵犯专利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权“一种固液混合设备(ZL201720911409.8)”(简称“涉案专利1”)和发明专利权“一种叶轮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固体和液体混合设备(ZL201910416183.8)”(简称“涉案专利2”)。尚水智能请求法院判令宏工科技赔偿经济损失等费用合计4,000万元。

宏工科技披露称,涉诉相关设备的产线项目2022年和2023年1-6月确认收入金额占宏工科技的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不超0.50%和10%。上述涉案实用新型专利(ZL201720911409.8)已于2023年7月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部分无效,涉案发明专利(ZL201910416183.8)已于2023年8月29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

在“专利律师意见”部分,宏工科技表述是:应用的相关技术与尚水智能涉诉专利技术存在差异,涉案专利1已被宣告部分无效,宏工科技涉案产品落入涉案专利1当前维持有效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可能性较低;涉案专利2已被宣告全部无效,法院可以裁定驳回权利人基于该无效权利要求的起诉。所以,宏工科技侵权风险较低。

还涉及佛山金银河专利权纠纷案。2023年4月11日,宏工科技收到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佛山金银河”)起诉宏工科技及其子公司湖南宏工的相关诉讼材料,佛山金银河认为宏工科技及其子公司湖南宏工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诉讼请求:判令宏工科技及其子公司湖南宏工立即停止对原告ZL201320293144.1的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害,包括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被诉侵权产品,并销毁库存侵权产品;判令赔偿经济损失800万元。

据证券之星,天眼查APP显示,2025年初公布了一则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被告/被上诉人的开庭公告,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根据统计近一年内,以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当事人的历史开庭公告有14则,其中案由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公告以11则居首,其次为“买卖合同纠纷”有1则,“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有1则。

合规经营方面,也有待精进处。如2021年7月7日,江苏无锡市新吴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宏工科技子公司无锡宏拓进行安全生产执法时,发现存在多处焊接作业,查阅无锡宏拓花名册时发现焊接岗位共11 名员工,其中 7 名员工无有效的《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责令无锡宏拓限期改正并做出罚款肆万元整的行政处罚。无锡宏拓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并2021年8月缴纳了罚款。

2022年2月14日,宏工科技曾被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500元。

此外,宏工科技还披露了部分租赁经营场所存产权瑕疵风险。该公司位于东莞市桥头镇大洲社区的生产经营场所系租赁取得,租赁面积合计11,391平方米。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上述生产经营场所未能办理房屋产权证书。上述房产的租赁合同订立至今履行情况正常,但存在合同到期后公司无法正常续租的风险,上述租赁房产存在被政府部门依法责令拆除的潜在风险,进而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

查漏补缺正当时

当然,得益于多年赛道深耕、能跻身准上市公司,宏工科技也有先发优势、市场技术积淀的一面。

自2008 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核心技术和设备的持续自研,多项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物料自动化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及品牌知名度。公司获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 年度湖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公司及子公司所拥有已授权的境内专利共 411 项,其中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 370 项、外观设计 29 项,境外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共 95 件,且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产业化。

叠加上市旨在做大做强,若募资用途科学、使用效率到位、布局精准,宏工科技后续发展张力、成长价值不缺遐想。

不过还是那句话,上市是一场价值马拉松,不到挂牌交易那一刻,一切仍有变数。面对成长性、合规度的综合检验,宏工科技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技术迭代、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客户经营面变化等挑战如影随形,这意味着,企业的查漏补缺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招股书显示,2024年公司员工为1430人,其中硕士60人,占比4.20%;本科588人,占比41.12%;大专329人,占比23.01%;中专及以下453人,占比31.68%。整体看,员工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达54.69%,这对一家身处新兴市场、高科技企业而言是否够看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0 阅读:0
锐眼观才

锐眼观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