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三落重返政坛,邓小平的两字秘诀

读书谈古今 2024-09-24 20:49:55
点击关注!其他更精彩引言: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沉默为舟,以智慧为帆,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了改革开放的广阔海域。他,就是邓小平,一个性格内敛却行动力惊人的时代巨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邓小平那不凡的一生,探寻他沉默背后的力量与智慧。

▲邓小平(资料图片)

在邓小平看来,对任何复杂的事情,只要能说明问题,两三个字或者两三句话足矣。少一字逊色,多一词无用。这就是邓小平,这也是邓小平的个性。

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记叙道:当孩子问他“长征时都干了些什么”的时候,小平回答“跟着走”;问他“在太行山时期做了些什么?”小平回答“吃苦”。

1938年初,邓小平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众人称赞他们连续打胜仗、建立了赫赫战功,小平同志只说了两个字“合格”。

邓小平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

1938年初,邓小平与刘伯承并肩作战,在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面对众人的赞誉,他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合格”。

抗战胜利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

1983年,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访问中国时曾问邓小平:“你三起三落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也只是回答了“等待”两个字。

从江西的默默等待,到重返政坛的坚定步伐,邓小平用“等待”二字诠释了何为忍辱负重、矢志不渝。面对毛泽东的询问,他淡然回答“等待”。

邓小平的性格,常被形容为“沉默多于言谈”。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与下属的交流,还是在家庭生活中与家人的相处,他都保持着一种难得的简洁与高效。

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

然而,1992年的南巡,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邓小平。从踏上南方的土地那一刻起,他的话匣子仿佛被彻底打开。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领导者,而是化身为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全国人民传递着改革的信号和未来的希望。

南巡中的小平同志(资料图片)

在深圳、珠海等地,他详细询问当地的发展情况,耐心听取汇报,并频频发表重要讲话。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有利于”理论,这些精辟的论断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

1992年1月19日上午,列车抵达深圳之际,小平同志立即投入对这座城市面貌的参观中。他坐在车内,目光透过车窗,持续向外眺望,内心充满感慨:“八年光阴转瞬即逝,此番再见,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远超我之想象。”言罢,他转身面向随行领导,阐述设立特区的初衷:“基于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邻近澳门、厦门邻近台湾、汕头作为侨乡的特殊地理位置,我们决定在这些地方设立特区。若非改革开放,现代化的进程将遥遥无期。”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整个上午,小平同志情绪高昂,除了听取省市领导的工作汇报与解答外,他几乎未曾中断过讲话,言语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健谈,让在场所有人都深切感受到他的喜悦与激动。

1992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参观

次日,即1月20日上午9点25分左右,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小平同志登上了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国贸大厦,并莅临其旋转餐厅。在这里,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简要汇报了深圳的经济成就,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自1984年至1991年,深圳人均月收入从600元增长至2000元。”这一数据令小平同志倍感欣慰,他强调:“深圳的成功在于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缺乏这种闯劲与冒险精神,就无法开创未来、成就伟业。谁也不敢保证事事万无一失,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面对风险。”他进一步激励道:“改革开放的步伐应更加坚定,不应畏首畏尾。认准方向,就要勇往直前,大胆尝试。”

在国贸大厦的这段时间里,小平同志的讲话持续了整整三十分钟,其间,他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三个有利于”等重要理论观点,如同春风化雨,迅速传遍全国,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自踏入南方的疆土起,邓小平同志的言谈变得格外丰富,特别是在深圳与珠海两地,这种趋势尤为显著。从深圳到蛇口,再到珠海、厦门,直至江西与上海,每到一处,小平同志都深入考察众多企业及各类行业,沿途他总是不吝言辞,分享诸多见解。“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中国自此正式步入发展与崛起的快车道!

这次视察中,邓小平同志不仅言语频密,交流时间也显著延长,针对关键议题更是反复阐述,与1984年的视察相比,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尤其在深圳、珠海两地,这种变化尤为突出,实属罕见。从他反复强调的议题中,不难感受到小平同志对国家未来、人民福祉所寄予的深切期望与美好愿景。换言之,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望,通过他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