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战电影里的“空包弹”是如何炼成的?鲍德温空包弹悲剧值得警惕

亦齐电影 2021-10-26 20:22:10

21日,亚历克·鲍德温在拍摄西部电影时,在片场发射道具枪,不幸击中摄影师哈利娜·哈钦斯(Halyna Hutchins)与导演乔尔·苏扎(Joel Souza)。苏扎已在隔日出院,但哈钦斯却不幸因枪击逝世。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当中,但这一枪再次重击了好莱坞,同时让许多人想起数十年前的那道黑色回忆。我们需要多了解一点这些片场里的道具枪、以及所谓的“空包弹”究竟是什么?好莱坞是如何管制这些我们在电影里不可缺少的枪林弹雨?

(亚历克·鲍德温在片场崩溃)

什么是空包弹?为什么空包弹仍有致人于死的伤害力?

1984年,27岁的演员乔恩·埃里克·海克瑟姆(Jon-Erik Hexum),在片场与其他人闲聊拍摄进度延期,过程中他用一把装满空包弹的枪抵住自己的头,貌似在玩俄罗斯轮盘,但他却在无意中扣下这把点44麦格农左轮的扳机,而他因此重伤身亡;而1993年3月,李国豪在拍摄他主演的《乌鸦》(The Crow)时,因为道具组人员的疏忽与知识不足,导致他被点44麦格农击发的“空包弹”击中腹部,当天28岁的他离开人世;2017年,特技替身与演员约翰·奥夫纳(Johann Ofner),在拍摄MV时,被同样装着空包弹的霰弹枪击中左胸而亡。

(李国豪拍摄《乌鸦》英年早逝)

我们单单根据这三起事件来分析,事实上这样的事件仍然还有很多。可以归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空包弹仍然会有致人于死的伤害力?在完稿前,我们仍然不清楚亚历克·鲍德温的意外原因,但我们仍然能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先从讨论“什么是空包弹”开始?

让我们切开子弹来看看:下图(1)的部分称为“弹头”,弹头的组成有几种类型,其中最简单的理解,它是一块实心的金属,也是对中弹者主要造成伤害的物体。当电影里的医生从遭枪击者身上夹出“子弹”,然后丢到旁边钢盆“哐啷”一声的,就是这个弹头。下图(3)灰蒙蒙占据子弹大部分的物体,是“装药”,也就是火药;下图的(4)与(5)分别是“轮缘”与“底火”。当我们扣下扳机时,连动枪上的击针撞击底火(5),而底火引爆了装药(3),火药引爆后产生瓦斯、制造出推进弹头的动力、让弹头脱离外壳(2)、沿着枪管膛线旋转飞射出去。

现在让我们切开所谓的空包弹:你会发现它一样具备普通子弹的五个结构,击发时一样是透过底火引爆火药——这会制造与发射实弹一样的火药爆炸声;而爆炸产生的瓦斯一样会推动前方的“弹头”:只是这些弹头与实弹弹头截然不同。空包弹的弹头是由纸、塑料、毛絮、或是棉花等包覆在一起,由上而下塞进子弹的腔室,这样同时可以避免装药外泄。所以,当你发射空包弹时,你会得到震撼的音效(跟实弹一样)、震撼的枪火(跟实弹一样)、但却不会真的“发射”出金属弹头,理论上,空包弹的材料大多会在发射时燃烧殆尽。

听起来空包弹是绝对安全的万无一失设计,实际上不然。海克瑟姆跟同事抱怨电视剧拍摄进度持续迟滞时,他拿着左轮抵住鬓角扣下扳机。空包弹的底火点燃了火药,尽管这小小的爆炸前方没有任何金属物体,但是爆炸的冲击力却依旧存在、甚至不需要弹头也能产生伤害:爆炸力击碎了一小块头骨,连带着深入了他的脑部。这颗“头骨弹头”立刻造成大量出血、使他当场休克,最终在医院重伤而死。枪械商鲍勃雷明斯特表示:

“空包弹不是玩具,你必须记得,爆发瓦斯的冲击力足够击发一颗实弹。”

(于片场因枪身亡的影星乔恩·埃里克·海克瑟姆)

事实上,为了电影枪战的说服力,这些在片场的空包弹即便没有实体弹头,但它们往往会充填比实弹还要多的火药量,这样才能制造更炫酷的枪火以及声响。而当某些疏忽的人们,将装着空包弹的枪抵住他们身体的弱点发射时(类似颈部或头部),可能就会发生海克瑟姆的悲剧。几篇医学论文进行过研究,都显示海克瑟姆的悲剧并不是偶然、也显示有很多人采取这样轻率的行动,而他们都忽略了引爆空包弹的威力。

枪口无情!银幕上的浴火英雄,背负着想象以上的风险

奥夫纳的悲剧很类似:在审理奥夫纳案件的法庭上,被追究责任的特技指导表示:他们在演出开枪这一幕时并没有事先试枪,他也没有确认这把致奥夫纳于死的霰弹枪里是不是装着实弹。但根据特技指导指出,他确认这把霰弹枪装的是空包弹。但是,看来他们也轻忽了霰弹枪发射空包弹的威力。奥夫纳当时身穿背心,而霰弹枪在距离他胸口很近的距离发射,而究竟是什么杀了他?这桩案件至今仍在调查当中,当年负责制造空包弹的公司老板已经病逝,但这个案件的谜团还没有解开。

负责举行此案听证会的法官唐纳·麦肯锡(Donald MacKenzie)表示:

“你现在看看好莱坞、或是看看网飞,你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开枪)场景天天在各种虚构作品里出现,我真的希望我们正视这个问题,进入立法或是建立业界标准,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再度出现。”

不管奥夫纳的死因真相是什么,法官的说法与特技指导在庭上的供述结合出一个结论:对于发射空包弹的道具枪,在片场进行拍摄之前,是否已经经过了重重检验手续保证使用无虞?很可惜的,李国豪的悲剧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作人员没有检查即将击发的左轮手枪、没有发现枪管中有先前上膛的“假子弹”残留的碎片。这些假子弹是金属做的,与实弹看起来一模一样,这是为了让镜头特写枪支时,能让里头的子弹看起来够真实。

问题是,没有火药的假子弹在移除时破了,一小块金属留在枪机里。导致正式拍摄时,击发空包弹的爆炸威力,一起将这些碎片喷发出去,导致李国豪腹部重伤。他并非死于实弹枪击,但让他受伤的物体却与“头骨弹头”相似。

另一个问题能让空包弹更加致命:其实在现今好莱坞的拍摄场景里,并不常使用我们上头提到的“道具枪”(prop gun),而是使用货真价实的真枪,这当然是为了增加电影的说服力。但是这同时也增加了危险性:某些剧组或特技指导,为了加速拍摄,使用自己收藏的真枪进行拍摄,但在拍摄时又没有做好确实的检查手续,导致内有实弹的几率大幅上升。事实上,李国豪的家人一直呼吁,在片场应该不准使用真枪──甚至不准使用道具枪。

“我认为这个年代的特效技术水准已经到达一个高度,已经没有理由继续使用道具枪、或任何能射出任何物体的枪支。”李国豪的妹妹李香凝表示。

如今,在许多片场,副导演会需要担起枪支射击的安全责任,他需要与枪械商合作,确认使用时间、枪型与使用者等等;正式拍摄时需要与枪械商共同检查使用的枪支,确认现场没有任何实弹、除必要人员外所有工作人员都退到射击安全线之外、同时留下所有检查与击发的纪录。这些完成后,才能在开拍前一刻将枪支交到演员手上,而当导演喊卡时立刻收回。

(李国豪家人发推对摄影师遭枪击致死表示遗憾)

但是就像麦肯锡法官所说的,这些“准则”都是各个剧组自我遵守的规范,并没有明确的业界明法限制,而加上许多人对空包弹的错误理解,这让开枪这件事,变成片场的隐藏未爆弹。事实上《乌鸦》的剧组确实有枪支管制规定,但接触枪的所有人都没有遵守。

影坛开枪大王吴宇森拍过那么多枪战电影,他的片场时常会因为枪支卡弹而被迫中断拍摄时程。在一些一镜到底的长篇枪战片段里,片场可能会高达十个人在同时开枪、发射超过50发以上的“子弹”,这些当年的片场趣闻,在鲍德温的悲剧发生此时,听起来格外毛骨悚然。

(吴宇森辣手神探)

完成一部具真实感、令观众血脉贲张的枪战电影,是许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人应该被片场的那一枪夺走生命。在我们享受那些满天枪火的刺激电影时,请记住枪口无情,而这些银幕上的浴火英雄,为了这些效果而担负了什么样的风险。

0 阅读:124

亦齐电影

简介:为你找一个爱上电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