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高一女生余悦:爷爷爸爸都是将军,啥来头?

速行记 2025-02-20 17:33:51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孩,她站在台上骄傲地说,自己的爷爷是开国少将,爸爸是军区副司令?

是不是感觉像在看电视剧?

2019年,在《少年说》的舞台上,广州大学附中的高一女生余悦就这么介绍了自己。

这可不是什么“凡尔赛”文学,而是真真切切的将门虎女。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余悦,以及她那不简单的爷爷和爸爸。

爷爷余克勤:放牛娃到开国少将的逆袭!

余悦的爷爷余克勤,那可是一位传奇人物。

1913年出生在河南商城(现在的固始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几代人都是给地主打长工的。

8岁的时候,为了让弟弟妹妹不被送人,余克勤就主动去给地主放牛。

虽然没上过学,但他脑子灵光,偷听地主家的私塾先生讲课,竟然也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了一百多个字。

16岁那年,余克勤实在受不了地主的虐待,参加了红军。

别看他年纪小,打起仗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1935年1月,在广(元)昭(化)战役中,他亲自带着十几名敢死队员冲入敌军阵地,硬生生撕开一个300米的口子,为红军打开了胜利的大门。

余克勤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被保送到红军大学学习后,他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学习,从一个半文盲变成了有知识有文化的中级军官,毕业后还被留在学校当了教官。

抗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队长、牺盟会游击支队长等职务。

1942年,他主动要求去冀鲁豫抗大陆军中学任教,为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余克勤担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淮海战役中,他成功策反敌军,还带领部队展开游击战,配合野战军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要求去军校工作,想要为军队培养更多人才。

1955年,余克勤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14日,在洛阳逝世,享年75岁。

父亲余鲁生:将军之子不搞特殊?

余悦的父亲余鲁生,1946年出生在鲁西南,正是解放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

虽然是开国少将的儿子,但余鲁生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

他的父亲余克勤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从不溺爱。

余克勤将军的长女余豫东回忆说,父亲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花布当包袱,自己的衣服自己保管,每周洗澡换衣服要自己取,平时看书、做作业都要有计划。

每年开学离家时,都要自己整理东西。

而且,孩子们还要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尽义务,摆桌椅、端菜,种菜时帮忙浇水施肥、撒菜籽、拔草等等。

1956年夏天,余克勤带着孩子们到田间看农民种菜,余豫东因为嫌粪坑臭捂住了鼻子,其他孩子也跟着学。

余克勤看到后,立刻让孩子们站住,并指着地里干活的老农说:“农民伯伯积肥浇菜、种庄稼,庄稼才能长得好。

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

”他还特意买了离粪坑较近的西瓜给孩子们吃。

从那以后,孩子们经常利用周末到地里干活,没有一个怕脏怕累的。

正是因为余克勤将军的严格教育,余鲁生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纨绔子弟气息。

1965年,19岁的余鲁生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79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屡立战功。

1985年,年仅39岁的余鲁生被提拔为新组建的某集团军副军长,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92年,余鲁生从集团军副军长调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并晋升为少将。

72岁父亲:还能陪我多久?

在《少年说》的舞台上,余悦之所以感动无数人,是因为她说:“爸爸已经72岁了,我不知道他还能陪我多久,所以,我也想请求你,可以给我一个时间,让我陪你慢慢变老!

”这番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和不舍。

1999年,在担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7年后,53岁的余鲁生将军选择了退休。

按照规定,副军级军官的退休年龄是58岁,余鲁生将军完全可以申请继续服役,但他选择了提前退休,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

余悦:会继承家族荣耀吗?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距离2019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不知道当年还是高一学生的余悦,现在是否已经走上了爷爷和父亲的道路,立志献身国防事业。

无论是开国少将余克勤,还是军区副司令员余鲁生,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而作为他们的后代,余悦身上也流淌着同样的血液。

或许,她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来传承家族的荣耀,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为她点赞,为她的家庭致敬。

我想说的是,英雄的血脉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努力做好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0 阅读:0
速行记

速行记

闫文博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