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交通的版图上,总有一些线条,勾勒着岁月的脉络,承载着时代的梦想。
当晨雾未散,曙光微露,列车已经驶过伊通河面,蜿蜒向前,在美丽的“钢铁琴弦”上穿楼而过,邂逅最美的瞬间。
在最美人间四月天,北国春城,繁花初放,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多个点位不时会看到拍照打卡的人们。
摄影 罗浩
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路,专属于长春这座城市特有的岁月痕迹。
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全国第一次轻轨交通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
那是一场关于未来交通的智慧碰撞,也悄然拉开了长春与轻轨的缘分序幕。
摄影 罗浩
会后,“有轨电车改造办公室”应运而生,一群怀揣热忱的追梦人开始为轻轨建设奔走筹备,他们的目光,早已投向城市交通的崭新未来。
1998年,“长春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长春轻轨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视频截图
一期线路设计在争议中不断打磨,是走南湖大路,还是沿铁路线?
每一次讨论,都是对城市发展与景观保护的深思熟虑。最终,线路方案选择了卫星路,这一决策,饱含着建设者对城市的深情与智慧。
1999年9月23日,注定是载入长春城市发展史册的日子。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正式批准长春轻轨环线一期工程立项,这座城市距离梦想中的轻轨更近了一步。
摄影 罗浩
2002年10月30日,当第一列轻轨缓缓驶出站台,长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轨道交通时代。
建设之初,没有标准,没有经验,但长春轨道交通人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一路披荆斩棘。
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为国内轻轨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的每一步探索,都成为后来者的路标。
视频截图
二十几年过去,这条轻轨已融入城市血脉。
清晨,它载着晨光与学生们的书包;傍晚,它驮着夕阳与上班族的疲惫。轨道两侧的银杏由绿转黄,见证着列车年复一年的往复。
视频截图
有老乘客笑言:“听着轻轨的报站声,就像听着城市的呼吸。”
如今,它不仅是一条城市的交通动脉,更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等您来观赏,邀您来倾听……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