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和股价齐飞,小鹏是否“轻舟已过万重山”?

吴逸飞说汽车 2025-03-15 15:31:08

造车就像一场豪赌,押对了就能一夜暴富,押错了就可能倾家荡产。何小鹏,这位曾经被贴上“老实人”标签的理工男,用他和小鹏汽车的跌宕起伏,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残酷与现实。  有人说他幸运,赶上了新能源的风口;也有人说他愚蠢,差点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成功了,至少目前为止,他是成功的。从销量不足万辆到月销突破三万,这种逆风翻盘的奇迹,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和心机?

何小鹏的故事,并非单纯的商业成功案例,更像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企业家进化史。  他最初的形象,是那个有点呆萌,甚至有点好骗的理工男。在早期的采访中,他总是以一种真诚而略显青涩的姿态示人,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会毫不掩饰地讲述自己被供应商“套路”的经历。 这种真诚,为他赢得了不少好感,也让他在公众面前塑造了一个“老实人”的形象。然而,汽车行业并非友善的温室,它是一片充满尔虞我诈的竞争丛林。在这个丛林里,“老实人”的标签,很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

小鹏G9的上市,无疑是小鹏汽车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这款被寄予厚望的SUV,因为定价策略失误、SKU规划混乱等问题,引发了用户的大量负面评价,销量也一落千丈。  这就像一个沉重的打击,让小鹏汽车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几乎就要被市场淘汰。更让人惋惜的是,在G9之前,小鹏G6同样经历了类似的困境:上市初期销量火爆,月销一度突破八千台,但由于管理层对Max版本的订单预测过于保守,导致激光雷达供应严重不足,交付周期延长到令人难以忍受的17周,最终导致后续销量急剧下滑。 这两次失败,让何小鹏深刻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本身的优秀,远远不够。

危机时刻,何小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开始“刀口向内”。  这并非简单的成本控制,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深刻反思和全面改革。他痛下决心,裁撤了多名高管,并亲自介入到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  他不再只是一个技术出身的CEO,而是一个亲力亲为,事必躬亲的管理者。  他甚至向同行,像蔚来的李斌,分享他的经验:“供应链要亲自管,也要真的懂,不亲自管跟不懂,都不行。”  这番话,听起来简单,却暗藏着多年摸爬滚打后的深刻教训。

王凤英的加入,无疑是小鹏汽车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剂。这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执行力。她敏锐地发现了小鹏汽车在成本控制上的巨大漏洞,并果断地进行了整改。  在她的帮助下,小鹏汽车的成本控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产品的价格调整和利润提升创造了条件。  王凤英的强势作风和“狠劲”,与何小鹏的坦诚和理性形成了互补,这也成为了小鹏汽车成功逆袭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鹏汽车的扭转乾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执行落地逐步实现的。  从“刀口向内”的成本控制,到“用户导向”的产品研发,再到高效的执行力,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何小鹏不再只是专注于技术创新,而是开始认真倾听用户的心声,将用户的需求放在产品研发的首位。  他意识到,一款成功的产品,不仅仅要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更要有出色的用户体验。

P7+和MONA M03的成功,正是这种战略调整的直接体现。  这两款车的热销,让小鹏汽车的销量迅速回升,股价也随之扶摇直上。  这并非偶然,而是小鹏汽车在产品定义、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的结果。  数据显示,P7+的月销量已经稳定在万辆以上,MONA M03的月销量更是轻松突破一万五千辆。  正是这两款车的成功,让小鹏汽车的月销量成功突破三万辆,并在多个月内保持了这一高销量水平。

然而,小鹏汽车的挑战远未结束。  2025款G6和G9的发布,将决定小鹏汽车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实现从月销三万到月销五万的关键性突破。  对于何小鹏来说,这将是一场新的“硬仗”。  他必须带领小鹏汽车,应对来自特斯拉、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以及来自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2025款G6相比上一代车型,更换了34%的一级总成件,提升了81项体验,直接解决了用户反馈的高频痛点。取消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也体现了小鹏对成本控制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G9则需要一场“翻身战”。  何小鹏坦言,G9曾经因为定价、SKU等失误而“被耽误”,但这并不意味着G9没有潜力。2025款G9在外观、内饰、智能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价格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下调,这无疑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除了车型升级以外,小鹏也积极布局增程式车型和海外市场。增程车型能够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问题,而海外市场的扩张则能为小鹏汽车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何小鹏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小鹏汽车的业绩增长上,更体现在他个人的成长与蜕变上。  他从一个单纯的技术男,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  他不再仅仅关注技术创新,而是将目光投向市场、用户和整个商业生态。  他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进行高效的管理。  他依然保持着真诚和坦率,但同时也更加睿智和果断。 他学会了识别风险,也学会了如何应对挑战。

小鹏汽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何小鹏及其团队不断努力和不断学习的结果。  这其中,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自身的努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小鹏汽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在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在管理、营销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何小鹏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也为小鹏汽车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小鹏汽车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从何小鹏的过往经历和现在的表现来看,他显然具备了带领小鹏汽车迎接挑战的能力。他的“进化论”,仍在继续。  而他和小鹏汽车的未来,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销量达67810辆,位列新势力销量榜第二,这足以证明其战略调整的有效性;  股价也从最低25港元上涨到最高106港元,市值超过1800亿港元,这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小鹏汽车的认可。  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成功,未来的路还很长,何小鹏能否带领小鹏汽车继续乘风破浪,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0 阅读:7
吴逸飞说汽车

吴逸飞说汽车

吴逸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