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浇玉米水恰当好,适宜水量长得好,不烂根来多产出

暖色调梦 2025-02-14 14:24:33

秋季浇玉米水恰当好,适宜水量长得好,不烂根来多产出

在广袤的田野间,玉米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作物。到了秋季,玉米的生长进入了关键阶段,而浇水的量就如同掌控生长密码的关键因素,浇好了,玉米长得好且不易烂根,收获满满的产量;浇不好,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我们先来看一下不同浇水策略下玉米的生长差异。有一块面积为一亩地的玉米田,在施肥等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仅仅浇水的量不同,结果大相径庭。A区按照传统的经验,大概每株玉米浇10 - 12升水,大概每星期浇一次水。B区则是根据土壤湿度精准把控,每株玉米浇15 - 18升水,每五天浇一次水,而且依据土壤干湿情况灵活调整频率。一段时间后对比发现,B区的玉米植株比A区的更高,叶片也更加翠绿宽大。A区的玉米平均株高达到了2.2米,叶片宽度平均在15厘米左右;而B区的玉米平均株高达到了2.5米,叶片宽度能达到20厘米。

这一简单的实验就展示出了合适浇水量对于玉米生长的重要性。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玉米在秋季,尤其是进入生长后期,它对水分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在这个时期,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逐渐形成和增加。如果缺水,细胞分裂减缓,植株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叶片也无法充分展开进行光合作用。

就拿水分在玉米植株内的运输来说,适宜的水量能让维管束像畅通的高速公路一样,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迅速运送到各个部位。一旦缺水,这个运输系统的“车速”就会变慢,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也不能及时运输到穗部和根部,导致穗粒发育不良,根部又缺乏营养而活力下降。

那到底在秋季怎么把握玉米合适的水量呢?这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像我们在华北地区常见的棕壤,它的保水性适中。当棕壤的含水量降到15% - 16%的时候,就需要浇水了。这个时候浇水的话,每株玉米浇16 - 18升左右就比较合适。如果在东北的黑土,它的保水性强,含水量降低到20%左右再浇水也不迟。因为黑土就像是一个水分的大仓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持续为玉米提供水分。在黑土上,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阶段不同,每株浇水12 - 15升就够了。比如在玉米的抽雄期,每株浇12升左右,到了灌浆期,由于穗粒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增加,就可以适当增加到每株15升。

在灌溉方式上也有讲究。滴灌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研究表明,使用滴灌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沟灌,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30% - 40%。滴灌能够让水精准地滴到玉米的根部周围,根部能更充分地吸收水分,避免了根部积水烂根的风险。而沟灌如果水量控制不好,水分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积水。

在秋季给玉米浇水的时候,土壤温度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当土壤温度在15℃以上的时候,玉米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当土壤温度降到10℃以下,根系的吸水能力就会显著下降。所以在凉爽的秋季,我们不能只按照以往的温度条件来判断浇水量,要根据土壤温度做出调整。如果土壤温度较低,浇水量就要适度减少,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影响根系呼吸。

秋季浇玉米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不能盲目地按照经验或者想当然来浇水。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动作,也就是每个影响浇水的因素,都需要精准配合。只有这样,玉米才能在秋季茁壮成长,避免烂根,收获满满。每一株玉米都要给予恰当的水量,就像对待珍贵的艺术品一样,用心呵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