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影视舞台上,国产科幻影视剧正绽放着绚烂的光彩。《流浪地球 2》以其震撼的 CG 技术、宏大的主题格局、细腻的细节雕琢和浓烈的情感抒发,矗立起中国式科幻美学的巍峨高峰;《三体》则凭借对原著的高度忠实还原、充满奇思妙想的画面呈现,在剧情编排、悬念设置、场景构建以及演员表演等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这两部作品的豆瓣评分颇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和价值愈发凸显,它们无疑是国产科幻影视剧走向辉煌的有力见证。
然而,当我们将时光倒回 1980 年,彼时我国的科幻影视领域宛如一片荒芜的沙漠。在这一年,张鸿眉执导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艰难地填补了我国科幻题材电影的空白。但这部影片,从制作工艺到科幻元素的完整性,都难以跻身“经典”之列。其情节老套,像是沿着某种既定的、缺乏创新的模板展开,故事发展缺乏惊喜与转折,难以让观众沉浸其中。科幻场景山寨感十足,那些本应充满想象力与科技感的元素,在影片中呈现得极为粗糙和简陋,仿佛是对科幻概念的一种生硬拼凑。细节漏洞百出,无论是科学原理的运用还是情节的连贯性上,都存在诸多瑕疵,整体显得格格不入,无法给观众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体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年,一部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深深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目光。这部剧由美国 NBC 于 1977 年出品,讲述了伊丽莎白博士等人拯救海底生物麦克·哈里斯并探索大西洋海底世界的故事。尽管其在美国本土首播时反响平平,制作也较为粗糙,特效简单,那些本应展现出神秘海底世界和高科技元素的特效画面,如今看来显得极为幼稚和简陋,场景简陋,剧中的场景布置缺乏精细度与真实感,难以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剧环境,台词生硬,角色之间的对话缺乏自然流畅感,像是机械地在传达信息,充其量只能算是二三流的科幻剧,但在中国却掀起了收视狂潮,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其一,当时我国正处于物质与精神文化相对匮乏的时期,《大西洋底来的人》的出现,宛如一股清流,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边界。剧中那些前所未闻的元素,如手上长蹼的人、能在大西洋底穿梭的潜艇、戴着独特“蛤蟆镜”的麦克·哈里斯、新奇的电子表,以及美国人时尚的着装风格、精致的发型、便捷的小汽车和动感的电子乐等,都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大开眼界。这种影响迅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年轻人中兴起了一股模仿热潮,戴蛤蟆镜(保留商标)、穿喇叭裤、留大鬓角成为时尚标志。年轻人认为这样的装扮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与时尚感,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剧中人物的外在形象,来表达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电子表在广州更是供不应求,其精准的计时功能和新颖的外观设计,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甚至剧中出现的飞碟形象也演变成全民娱乐活动,精明的商人从中捕捉商机,借此大发横财。商家们敏锐地察觉到大众对这些新奇事物的追捧,大量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从而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二,相较于其他美国影视作品,《大西洋底来的人》的风格更为“保守与纯净”,契合中国观众的传统审美。剧中虽有爱情元素,但表现得含蓄内敛,全程无接吻镜头。爱情在剧中更多地是通过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眼神传递以及相互扶持的行动来展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同时也避免了过于直白的情感展示可能带来的不适。打斗场面也点到为止,未过度渲染暴力。即使在紧张的冲突场景中,也只是通过简洁的动作设计和适度的力量展示来推动剧情,而不是通过血腥和暴力的画面来吸引眼球,给观众带来了清新、健康的观剧体验,符合中国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中道德和审美标准的要求。
其三,它极大地满足了科幻爱好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麦克和伊丽莎白博士的引领下,观众仿佛置身于神秘莫测的大西洋海底,领略到平静海面之下蕴藏的无尽未知与可能。剧中对于海底世界的描绘,尽管受限于当时的制作技术,但仍然通过一些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如奇异的海底生物、神秘的海底遗迹等,激发了人们对科学幻想世界的无限憧憬与遐想。观众们开始思考,在那广袤无垠的海洋深处,是否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幻文化的热爱。
其四,该剧节奏明快轻盈,演员的表演真实且自然。帕特里克·杜菲饰演的麦克·哈里斯在海中畅游的潇洒姿态令人难以忘怀。杜菲为了能够完美呈现麦克在水中的姿态,进行了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他不仅要克服水下的阻力和呼吸的困难,还要精准地把握动作的节奏和美感,使得他的每一个划水动作、每一次转身都显得流畅而自然,仿佛他就是那个在海底世界自在遨游的生物。贝琳达·蒙哥玛丽饰演的伊丽莎白博士则以其美丽的容颜和沉稳的演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时,无论是科学研究中的难题还是与海底生物的遭遇,都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情变化和沉稳的语言表达,展现出角色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生动的表演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使观众能够迅速沉浸于剧情之中。
其五,独特的配音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与当时常见的上译厂和长译厂字正腔圆的配音风格不同,《大西洋底来的人》的配音由香港演员担纲,充满了浓郁的“港味”。这种配音风格带有香港地区独特的语言节奏和语调特点,相较于传统的配音更加口语化和生活化。在表达情感时,配音演员会运用一些独特的语气词和表达方式,使得角色的对话更加贴近真实的人际交往,让观众在听觉上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别样的听觉感受为该剧增色不少,也使其在众多译制片中脱颖而出。
时光荏苒,46 年转瞬即逝,曾经在《大西洋底来的人》中闪耀的演员们如今又有着怎样的境遇呢?
饰演麦克·哈里斯的帕特里克·杜菲,当年凭借出色的潜水技能和对角色的执着付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一跃成为电视明星。他自幼跟随获得世界潜水冠军的姐姐学习游泳和潜水,在姐姐的严格训练下,他逐渐掌握了高超的游泳技巧和潜水技能,不仅能够在水中保持长时间的闭气,还能熟练地完成各种复杂的水下动作。这使他能够完美诠释麦克在水中灵动自如的姿态。他那标志性的碧绿眼睛,实则是佩戴涂有磷光油漆的隐形眼镜所致,虽为此饱受眼睛红肿之苦,但他始终坚守。每次佩戴隐形眼镜,他都要忍受眼睛的刺痛和不适,但他深知这是塑造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从未有过抱怨和退缩。杜菲在演艺道路上一路前行,主演了多部影视剧,如《朱门恩怨》《爱之船》等。在《朱门恩怨》中,他饰演的角色面临着家族权力斗争、情感纠葛等复杂情节,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对家族的责任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婚姻方面,他与年长 10 岁的芭蕾舞演员卡琳·罗塞携手走过 43 年,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浪漫情怀。育有两个儿子,可惜罗塞病逝后,他在亲友支持下结识了新女友琳达·珀儿。如今 74 岁的他,身姿依旧挺拔,精神矍铄,对表演的热情丝毫不减,还怀揣着创作以麦克·哈里斯为主角的小说并改编成电影的梦想,期待能再次演绎经典角色。他希望通过小说和电影的形式,进一步挖掘麦克·哈里斯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科幻形象。
贝琳达·蒙哥玛丽 8 岁便踏入演艺圈,是一位资深童星。在《大西洋底来的人》中饰演伊丽莎白博士时,虽年仅 27 岁,但演技成熟老练。除了这部剧,她在《迈阿密风云》《天才小医生》等影视剧中也有精彩表现。在《迈阿密风云》中,她饰演的角色身处复杂的警匪对抗环境中,她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在正义与危险之间的徘徊、情感与职责的冲突展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在《天才小医生》中,她又展现出了幽默风趣的一面,与剧中其他演员默契配合,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感动。然而,表演并非她的心头挚爱,绘画才是她的灵魂寄托。她自幼展现出绘画天赋,10 岁作品便高价售出。尽管视力存在先天性缺陷,她却凭借顽强毅力在绘画领域持续耕耘,其画作色彩浓烈、极具视觉冲击力,表达着她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她在绘画过程中,会运用大胆的色彩搭配和夸张的线条来描绘她心中的世界,那些色彩斑斓的画作仿佛是她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透过它们,观众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如今 73 岁的她,岁月虽在脸上留下痕迹,但目光温柔,笑容自信,优雅美丽依旧。她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奋勇前行,频繁举办画展、艺术展,她的画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他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被贝琳达·蒙哥玛丽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同时也会客串一些影视作品,如 2019 年的《电台圣诞》。她与肿瘤学家丈夫杰弗里斯蒂尔曼婚姻美满幸福,在观众心中,她永远是那个温暖的伊丽莎白博士。
剧中“怪咖”舒拔博士的扮演者维克多·布鲁诺,是好莱坞的知名老演员,他在《兰闺惊变》中的精彩表演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在该剧中,他通过独特的表演风格,将角色的古怪、幽默以及内心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在生活中也是剧组的开心果,他总是能够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和乐观积极的态度,缓解剧组紧张的拍摄氛围,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但令人惋惜的是,在《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播出后的第三年,他便英年早逝,年仅 44 岁,他的去世让影视界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也让喜爱他的观众深感悲痛。
为麦克和伊丽莎白博士配音的毛威和王玫,在香港配音界堪称传奇。毛威早在 40 年代就涉足演艺圈,与众多巨星合作,曾有望饰演贾宝玉却因行程延误而转型成为配音界翘楚,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经验为他的配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通过声音将角色的喜怒哀乐传递给观众。他与同事共同创建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独特的“TVB 腔”。这种腔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语调特点,成为了香港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毛威和王玫夫妇不仅为众多经典影视作品献声,还在国内外培养了大批配音人才,如在《火烧圆明园》中为梁家辉和刘晓庆配音。在《火烧圆明园》中,他们通过精湛的配音技巧,将角色在历史背景下的情感和心境完美地呈现出来,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据说《大西洋底来的人》也是由毛威推荐给中央电视台的,然而遗憾的是,关于他们的近况信息已难以查证,这也成为了影视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小小谜团。
回顾往昔,《大西洋底来的人》为我们开启了科幻剧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影视创作领域不断追赶与超越。如今,国产科幻影视剧蓬勃发展,《流浪地球 2》和《三体》等佳作频出。但我们不应忘却曾经观看《大西洋底来的人》时的那份震撼与激动,那是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或许有人因该剧爱上潜水,在水中模仿麦克的姿态,他们在泳池或海边,努力地练习着那种独特的游泳姿势,试图感受麦克在海底世界的自由与畅快。或许有人曾痴迷于剧中的时尚元素,戴蛤蟆镜、玩飞碟。当那熟悉的片头曲再次奏响,往昔的场景如潮水般涌来,那些画面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岁月与文化记忆。
在这个国产科幻崛起的时代,我们在为本土影视的辉煌成就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应铭记历史,感恩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灵、引领我们前行的影视作品。它们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影视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永不黯淡。让我们在怀旧与展望中,继续见证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期待更多精彩作品的诞生,也期待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时光长河中绵延不绝。无论是过去的经典之作,还是如今的创新佳作,它们都共同构成了影视文化丰富多元的画卷,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无尽的滋养与慰藉。
[点赞][点赞][点赞]现在的霉国已经就靠漫画活着了[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