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继“收购”领土计划后,开启造船计划:中国每4天造一艘船

逸屹川 2025-01-16 11:55:57

特朗普自提出“收购”格陵兰岛、用1美元“买下”巴拿马运河的“领土扩张”计划后,现在又开始提出新计划了:扩大美国海军舰艇规模。

他给出的美国不得不造船的一个理由就是:中国每4天就能造一艘船。

这是真实情况,还是又在宣扬中国威胁论?

中国造船能力

中国造船能力近年来的飞速发展,让其在全球造船市场中遥遥领先。

据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占据了全球近50%的市场份额,显著超过了美国的0.1%。

中国不仅在商船建造方面占据优势,还在舰艇建造领域展现了惊人的效率。

但西方媒体所说的,中国能够每四天完成一艘舰艇的建造还是太夸张了,因为造船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若是造一艘没什么用且不含技术的小船,并且让大船制造厂来完成的话,还有些可能,但造军舰什么的,别说4天就是40天、400天都难。

虽然如此,但中国造船的技术和速度确实是美国比不了的。

长期以来,受制于基础设施老化、工艺效率低下以及高昂的成本,美国造船业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

濒海战斗舰和DDG1000等项目就是美国造船失败的经典案例。

与二战时期每17天建造一艘驱逐舰的巅峰状态相比,如今的美国造船业显得疲软无力。这种相对衰退的局面,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海军战略。

特朗普意识到,仅依靠美国本土的造船能力,难以与中国在舰艇规模上竞争。

所以他提出了一项“众筹造舰”的计划,希望通过利用盟友的造船能力,为美国海军提供短期内扩充舰艇规模的解决方案。

根据特朗普的设想,美国可以将造舰订单分配给北约成员国以及日韩等盟友的造船厂,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舰艇建造速度,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并且,这种分散订单的方式还能迫使美国国内的造船厂提升效率,与国际市场竞争。

靠盟友造船?

这一策略背后是特朗普对经济逻辑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借助盟友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造船业效率低下的矛盾。

通过在国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美国国内的造船企业将面临降本增效的压力,从而提高整体造船效率。

这种计划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提升美国海军舰艇规模,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自身造船业的长期不足。

与此同时,美国提出了以无人舰为核心的新型海军战略,希望以此抵消在舰艇数量上的劣势。然而,无人舰发展同样面临预算削减和技术挑战的双重限制。

尽管无人舰被视为未来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短期内,这一技术尚不足以大规模部署。

特朗普的“众筹造舰”计划和无人舰发展策略,更多是为了应对中国海军舰艇规模快速扩张的权宜之计。

在特朗普政府提出造舰计划的同时,美国内部却因此陷入了更大的矛盾。

为了为海军扩充提供资金,特朗普计划削减其他军种的预算,包括减少陆军、空军及海外驻军的开支。

然而,这一方案引发了美军种间的资源争夺战,五角大楼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计划在其任期内推动的造舰计划,是否会被下一任政府延续尚存不确定性。

政治因素可能对长期海军扩张战略的实施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在国际层面,美国对盟友造船业的依赖,也引发了其他大国的警惕。

中国以国家支持为基础,推动其造船业向高技术领域迈进,在全球造船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以中国船舶集团为例,该集团在技术密集型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领域,接连获得了国际大订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为中国海军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则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来强化对亚太盟友的影响力。

美国国防部频繁发布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报告,夸大中国军力扩张的范围和影响,试图为其海军扩张寻找合理性。

然而,这种策略更多是为了转移国内对美军工体系效率低下的关注,同时试图为与中国的海上竞争争取更多支持。

从“收购领土计划”到“众筹造舰计划”,特朗普的全球扩张策略无疑折射出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感。

面对中国造船业的现实,美国的应对策略虽然不乏创新,但其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中美两国在造船领域的竞争,正在深刻影响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安全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中美在海上力量的竞争不应只是对抗的循环,而应为国际社会提供和平发展的新契机。

无论是中国推动的“海洋强国”战略,还是美国试图通过盟友合作实现海军扩张的计划,都需要更多通过国际对话和合作的方式解决分歧。

全球化的今天,单边主义的霸权行为已难以为继,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才是中美两国乃至世界面临的最大课题。

0 阅读:1
逸屹川

逸屹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