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贵:唐初一代名将,为何被后世丑化?

素戈儿 2024-10-17 17:11:22

张士贵是在河东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初唐名将和开国元勋,他参加了唐初许多著名的战役,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还是秦王李世民为夺取最高权力而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的积极参与者、拥戴唐太宗登基的功臣。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在民间有关薛仁贵故事的传说和评书中,被描绘成头号的典型反面人物,令人非常痛恨的大奸臣。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历史冤案。

其实张士贵出身将门,本领出众,为人耿直,知人善任,爱护士卒,不畏强暴,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兼之能文善武,堪称唐初一代名将。

唐代虢州,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西扼进入关中的咽喉,东控逐鹿中原的门户,北挟窥视河东的要津,南挡跃马淮汉的要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唐代,这里曾经是河东道的管理范围。所以,也可以说张士贵是出生并成长在这块古老的河东大地上一位乱世英雄。

张士贵,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

他的曾祖父张俊,曾在西魏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北齐时官至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起家陕县主簿,后历任硖州录事参军、历阳令等职,曾以军功授大都督。

这是一个典型的将门之家。

张士贵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庭里,当时正值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里进行着一系列的全面改革,很快就出现了开皇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所以他的少年时代曾经是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安定生活中渡过的。

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张士贵从小就胸怀大志,慷慨重节义,好交友,尚武力。

他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善骑射,膂力过人。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不太长久,就在张士贵成年以后,正好赶上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隋末大乱,群雄并起,这正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一向交游甚广的张士贵从此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到处联络亲朋好友,也乘机在家乡扯起造反大旗,聚众起事。

反隋大旗刚一打出,就立即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响应,许多人扶老携幼,纷纷前来投奔义军,声势日益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称大总管、怀义公,不断向周边地区发起进攻,给隋王朝在当地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他被统治者蔑称为“忽贼”。

张士贵在隋末群雄中,不算是势力很大的一支,但由于张士贵所领导的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正好卡在了隋王朝的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联系的咽喉要冲之间。

西向可以进攻隋王朝的根据地关中,直接威胁到都城长安,东下又能进军中原,震摄隋王朝在东方统治的桥头堡———东都洛阳,所以当时的各派武装势力都竭力想拉拢张士贵。

盘踞在东都洛阳的王世充是隋王朝最大的一支残余势力,当时正与农民起义军为敌;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则在河南,包围了东都的王世充,成为反隋武装中的主力。

他们听说张士贵本领超群,胆识过人,更兼之意识到他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都竭力想拉拢他,以为后援,但在当时形势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在隋王朝的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隋炀帝的表兄弟、太原留守李渊父子,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沿汾河谷地迅速南下,进军关中,沿途不断收编农民起义军和反隋武装。

当大军行至晋南绛县一带时,雄才大略的李渊也意识到张士贵义军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于是亲自修书一封,派人前去招抚张士贵。

张士贵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定率所部人马投奔李渊集团,被授予右光禄大夫之职和丰厚的赏赐。

张士贵的易帜,为唐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关中,进而东下统一全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此以后,一位在反隋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乱世英雄,最终成长为一名建唐的开国功臣。

张士贵率军投奔李渊集团以后,大大地增强了李渊的实力,并暂时减轻了来自东方的压力,使他们得以迅速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攻克长安,立隋朝宗室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封为大丞相、唐王,掌握了实权。

唐王朝在基本上解除了来自西面和北面的威胁后,决意向东方用兵。

就在当年七月,唐军由秦王李世民率领,发起向盘踞在东都的王世充集团的进攻。

在这场纷繁复杂的统一战争中,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爱国将领和开国功臣,像李责力、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都是众所周知的隋唐英雄,但他们投唐的时间和资历都没有张士贵早。

可以这样说,张士贵自始自终都是唐初统一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愧为唐王朝的开国功臣。

唐王朝建立以后,唐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

太子通常留居京城,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秦王则经常领兵出征,不断扩大唐王朝的统治区,为国家统一建立了很大的功勋。

随着李世民威望的日渐提高,李建成强烈感觉到太子之位受到严重威胁,他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李世民,组成了东宫集团。

李世民也在长期的征战中,注意网罗了一批猛士悍将,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他的身边形成了秦府集团。

张士贵就是其中的一员骁将。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一次斗争,对于斗争的双方来讲,都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争,但从政变的结果而言还是不错的。

新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成就了一段为历代史家所津津乐道的清明政治———贞观之治。

而在这场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的宫廷政变中,作为秦府骁将的张士贵,显然是受到李世民的高度信任,并成为其中的核心骨干分子和拥立李世民上台的功臣之一。

玄武门之变后,张士贵受到进一步的重用。唐高宗即位以后,张士贵还曾被委以左领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职。

一直到显庆二年,他还随从高宗东巡洛阳。

同年六月三日,一代名将张士贵,终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东都洛阳去世。高宗闻讯,哀悼异常,决定隆重安葬张士贵。

其灵柩由东都运回长安,陪葬昭陵。

其丧事由在京高级官员一人摄鸿胪卿监护,国家拨给绢布七百段、米粟七百石,用于丧葬,同时赐给大量随葬物品,“并给鼓吹往还”。

朝廷还下令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等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图形凌烟阁,永作纪念!。

这也充分反映出河东人民对这位英雄的公正评价。

张士贵一生戎马倥偬,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战功显赫。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他会被小说家塑造成一个人人痛恨的大奸臣。

事情的起因是和唐初的另外一个英雄人物薛仁贵有关。在民间传说中,张士贵是一个嫉贤妒能而又没有任何功劳的人。

小说家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无非是为了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但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民间口碑中铸造出了一个天大的千古冤案。

假如张士贵和薛仁贵真象民间传说中的那样,是一对不共戴天的仇人的话,后人将他们俩放在一起,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其实当时人对张士贵是有公正的评价的,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就曾称赞他是“猛士”。

的确如此,纵览张士贵的一生,他积极投身于唐王朝的统一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忠心报国,屡立奇勋,真不愧为唐初的一代名将。

0 阅读:26

素戈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