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转载综合医学之声,新京报等来源
近日,陕西西安有人因“吃草莓得出血热”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12月19日,西安鄠邑区卫健局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史少飞表示,出血热通过老鼠传给人,而网传吃草莓会得出血热是毫无根据的。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今年恰逢出血热发病小高峰,患者比往年多一点。此外雨水多也导致老鼠四处活动。
出血热: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汉坦病毒主要宿主是啮齿动物。啮齿动物的尿液、粪便、唾液均可排出病毒。接触到啮齿动物(最常见就是老鼠)就是汉坦病毒传播到人类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专家:出血热与吃草莓无关
西安交大一附院传染科副主任叶峰认为,出血热跟吃草莓没有关系,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老鼠。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当这些污染物污染到了一些物品,如果物品没有经过清洗便被人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换言之,吃草莓是不会造成出血热的,西安本地的出血热病毒载体主要为黑线姬鼠,跟草莓没有任何关系。反而被鼠类咬伤,或者接触鼠类的排泄物,以及吃过被鼠类污染的食物,水源等等,才有可能感染出血热。草莓只是一个污染的载体,今天可能是草莓,明天是黄瓜,后天是西红柿,还可能是盘子,碗筷等等。就像新冠病毒一样,患者是传播源,但是门把手和冷链食品都可能被病毒污染起到间接传播的作用。所以不要把出血热感染跟吃草莓联系到一起,就像去年北京把疫情和三文鱼联系到一起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血热虽然也属于传染病,但它不会在人与人间传染,主要是通过鼠类动物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接触传播,因此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跨越式感染。
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即: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个人卫生以及接种疫苗是预防的关键。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养殖区域、菜园、果园等区域,注意长期防鼠、灭鼠,还有尽量不去脏乱差的地方。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充分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像草莓这些生食的水果,只要做到彻底洗净,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但清洗时最好戴好手套和口罩,其次在打扫卫生时戴上口罩、勤洗手等。在野外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包括手套、胶鞋、长袖衣服、口罩等等,以免感染。
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最佳办法
专家强调,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最有效的办法,16-60岁的人群均可以接种疫苗。出血热疫苗一共接种 3 针,前两针间隔 14 天,第三针间隔 1 年。接种 3 针出血热疫苗后,绝大多数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
疫情之下,大家对传染病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其实不必过度恐慌,目前汉坦病毒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小,不会影响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做好室内环境的清洁,不要让老鼠跑进家里,有条件的话最好去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