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知道我喜欢写写老家的文章,但他们很少看我的文章,身边的熟人更不知道了,比如同事和朋友,甚至左邻右舍。
如果被熟人看到文,少不了多几句寒暄,这于忙碌中写下随性文字的我,其实很为难,因为触及乡愁的寒暄,往往寒暄过后,乡愁更浓,不得纾解。
比如这两天我的文章被一位表哥发现了,他说一下子读了很多篇,看到熟悉的照片,一直在流眼泪。表哥是未毕业就被单位预定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如今俨然一个新土著了。但因为我们分别在城市的两端,加上各自忙碌的内容不尽相同,几乎没有好好聊聊天。甚至在我眼里,他都不属于有乡愁的一份子,这里才是他的天下,他的城市。他说,每年秋天,我总是能看到南飞的大雁。我觉得他这诗歌一样的语言,很不真实,甚至有些附庸风雅。但他的水平也是完全可以说出比这更风雅的语言。所以,我选择暂且相信,但还是抱着存疑的心态,他这日日忙碌于在钢筋水泥的都市,应该早就忘了蓝天白云的天空,怎么能有机会看到南飞的大雁。他估计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又肯定地说,真的,在这里这么多年,父母也在身边,老家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到秋天,我总能看到过一次南飞的大雁。有一次,看到大雁,不由自主追了上去,等雁群远去追不上,才发现车子一路向南开了很久。想到如今他的身份,早已不是那个小时候一起争着吃糖葫芦的男孩子,我怎么怀疑他的态度?想起我最初北漂想家时,记得他只是说了一句,既来之则安之。那时,只觉得他太不近人情。他是很能适应生活的,所以让我以为他不是乡愁的一份子,但真的没想到,他能在秋天,看到甚至追逐过南飞的大雁。或许,乡愁的基因,是刻在河南人骨子里的。“愁”字,细看不正是“秋天的心”,秋天,才能把乡愁的基因唤醒,从而勃发出比春天还要蓬勃的思乡情怀。为何秋天,会让人更加思念故乡,下面这段话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秋天容易思乡,也因为这个季节的一景一物都在提醒人们回家去。
树叶挥别枝干,回归土里去寻根。再有那鸿雁,辛弃疾一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道尽多少离家之人的心声。
就连《诗经》这么久远的歌也知道用“秋风”起兴,唱那个回不去的故乡、或者唱那个在家乡守望的人。
对于大多数漂泊者来说,几乎都是来自以种田为生的农村,而秋天,则意味着是广袤的田野上即将举行这一年来最盛大的一次收成典礼,哪一个游子不期待回家秋收,参加盼望许久的秋收庆典。秋天的家乡是五谷丰登的庄稼,是五彩斑斓的富足,是农民们脸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年中大地沸腾的时节。秋天的家乡,是灶台上的一碗黄澄澄的玉米糊涂,是一锅香喷喷的萝卜炖鸡肉,是蒸笼上冒着热气的红薯、南瓜和花生,是灶屋里香气浓郁的五谷杂粮。
秋天的家乡,是游子归来,热火朝天的参加秋收后,仓禀实,物丰饶,即将开启一家人围炉闲坐,乐享漫漫冬日生活的时刻。所以,到了秋天,看到风吹叶落,大燕南飞,天气变凉,在外漂泊的人孤寂之感更甚,思乡之情更浓。作家冯骥才说:如果你对自己生命的有神秘感,想寻找自己生命的由来,那么找来找去,一定会回到自己故乡。四处漂泊的河南人呀,秋风的瑟瑟声,像是无比熟悉的乡音,吹起了归家的号角,明日能否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