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公司香港招人限定35岁以下,当地HR怒斥:这是一种劣质行为

小程子 2024-11-24 00:31:01

35 岁,一道职场分水岭,一座“中年危机”的丰碑,或许也是无数人心头无法跨越的那道坎。今天聊这个话题,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35 岁,在人生中应该是拼搏正当时的阶段,但如今却被强行贴上了“过气”的标签。这样的职场文化,是该反思的时候了。

有人说,职场是个残酷的竞技场,你的年龄、精力、体力都会成为被拿来衡量的“价值变量”。但问题是,35 岁的“中年危机”真的合理吗?这位香港网友发帖吐槽,说内地某手机品牌在招聘时连35岁以上的简历都不收,他的愤怒可以理解。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打击,更是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一句话,年龄歧视了。

年龄歧视的问题,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根植于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潜意识里。35 岁这个数字,就像一个时间炸弹,似乎职场的规则是这么规定的:不到35,你有资本讲未来;一旦迈过去,可能连过去都不被承认。讽刺不讽刺?可怕不可怕?说到底,35 岁这个界限是职场文化的“产物”,但我们就该逆来顺受吗?

最扎心的是,这种现象的根源还在于老板的算计。用年轻人,一来是成本低,二来更容易塑造和管理。他们看重的不是经验,而是活力;不是稳定,而是廉价的可替代性。说白了,他们要的是“打工人”,不是“职场人”。可问题是,35岁的人真就不值得投资了吗?就没有活力了吗?恰恰相反,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稳中带进,不是更能创造价值吗?偏偏,许多雇主就是看不到这一点。

普通打工族的无奈更是令人心疼。很多人心里明白,这种“35岁现象”不合理甚至荒唐,但又能怎么样?生活的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你还能有多少底气去争取公平?职场是双向选择,没错,但当一方失去了选择的权利时,还谈什么“双向”?现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终究还是不得不服从这种不健康的规则,因为生存才是第一优先。

有人说,改变不了现实就适应现实,可是,适应这种不健康的职场文化不就是纵容它的存在吗?我们当然无法一夜之间推翻这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社会舆论可以更多地聚焦这个问题,媒体和平台可以为35+的职场人发声。还比如,企业可以反思自己的招聘和用人理念,尊重每个年龄段的价值,而不是一味追逐“短平快”的经济效益。

其实,职场的真正竞争力,从来不该只用年龄来定义。年龄是个外在因素,真正决定一个人职场价值的,是他的能力、态度和经验。而35岁,恰恰是一个综合了成熟度和战斗力的黄金期。那些能够看到并珍惜这种价值的公司,才是真正具有远见的企业。

当然,说到这里,也要自问:我们作为个体,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一个很现实的建议是,从今天起,不管年龄几何,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那个无法被简单定义的人,那个即使35岁也可以对职场规则说“不”的人。

说到底,35岁不过是一个数字,但它却暴露了我们社会中某些深层次的问题。而真正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是选择妥协,还是尝试改变?我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带着些许愤怒和勇气,为自己,也为下一代职场人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也曾为“35岁危机”而焦虑,不妨在评论里聊聊你的想法。我们一起为改变发声,因为我们都有权利活得更有价值,哪怕过了35岁。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