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九九归一玄 2024-03-30 04:35:16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长短。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意去的低洼之地,水的品德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可亲,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德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众所周知,水有形却无状,把它放在什么容器里面,就形成什么形状。它生性温柔,就像一个柔弱的少女,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坝拦住它,它就静止不动;抽刀断水,于水毫发无伤。在天则为雨雪云雾,在地则成江河湖海。遇热成气,逢冷结冰,见风起浪,居高成湍,千变万化。

最重要的是,无论它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人类恰恰相反,人是钟情于高处,仿佛只有不停的攀高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所以难免会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有博弈就会有得失、成败。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庄子秋水篇》说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从道来看,万物没有贵贱,凡是存在之物,皆是来自于道,就在道之中存在与发展。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水性善柔,大道无形,水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化育一切而不言功劳。而这正应该是圣人必备的德行。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钟爱的是水,认为水德是接近于道。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于水的德行相似。

水有七种善,那我们该如何向“水”学习这七种善呢?

一、居善地。

这句话不是说你要住在最低的地方,或者处在人类最卑微的地方,而是说你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跟别人来往的时候,总能尊重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对任何事,不要勉强别人。你能保持这种心态的话,不给人带来压力与威胁,这正是居处善于卑下。

二、心善渊。

水本身没有用心,但是你向水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只要有适当的条件,水会累积起来,越来越深沉,就如汪洋。

心善源的渊代表深渊,既安静又深沉。学习水的特征让心灵既安静又深沉。

三、与善仁。

像水学习施予,善于相爱,跟别人来往,总是可以帮助别人,就像水一样,总是给人方便,让人补充营养,保持清洁。而万物得到水才能生存发展。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要像及时雨一样。

比如《水浒传》里面的宋江,绰号就是及时雨,他总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行侠仗义,最后自然得到众人的支持。

四、言善信。

言谈善于检证。信就是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样才能检证你说的话。水总是反映出实情的。

古代用铜镜来看自己的长相,但是铜镜不便宜,一般人买不起。怎么办呢?取一盆水,让水保持平静,然后你就可以照见须眉。

所以言善信是什么意思呢?你说话的时候,就像看到水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因此,要记得说话必须恰到好处,名副其实,而不必有夸张或虚伪的地方,并且言出必行,可以让人检证。这些是我们跟别人来往的时候,在前面的行动,说话方面可以向水学习的。

五、正善治。

为政善于治理。

水有两个作用最明显,一个就是它能够把东西洗干净。我们把手、脸洗干净,会觉得特别的清爽,也就是在政治上能够清明而有效率。

同时水是平面的,所以在任何地方都能保持平面,这表示公平。所以在政治方面要做到清明与公平,才能够政通人和,长保太平。

六、事善能。

就是做事善于生效,能代表有效果,做任何事都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水在杯子里面,只要杯子是圆的,水就成圆形,杯子是方的,水就成方形。同样的水在湖里面、河里面、海里面都随着各种情况而调整,没有说非要保持什么形状不可,非要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不可,这代表做任何事都能够顺势而行,随形而化,按照容器的形状而调整变化,能方能圆,把事情妥善办好为止。

七、动善时。

行动善于待时。

这可以说,把前面六点总括起来的任何一个行动,都能够掌握时机,依时而行。比如水在冬天结冰的,夏天溶解的,你把它煮沸的话呢。它变成气体了。所以它有三态,固体、液体、气体,都要看时机,他不会说夏天到的,但是我还是要结冰。冬天到了就是要溶解,它不会违背实事的。它的任何行动都按照实际的状况去发展,充分表现处事的智慧。

0 阅读:0

九九归一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