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十一当天开播,《天下长河》更新三周,已经临近尾声。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剧的视角。
它站在了靳辅、陈潢的视角,告诉我们,史书或许可以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真正伟大的,是历朝历代,那些千千万万,不断奋勇向前、勇于担当的人民。
这无关身份、贫富、样貌与学识。
陈潢在剧中说:“天下不是他的(指康熙),黄河也不是,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但黄河只有一个”。
我还喜欢这部剧的腔调。
所谓历史剧,都是以现代人的视角,让历史以某种角度映射于如今的大地之上。
在《天下长河》这部剧中,我看到了它对封建礼教的无情鞭笞,比如于振甲,为了自己所谓的声名,不惜做出看似高尚、实则害民的事情。
还有对封建皇权的蔑视。
剧中对于康熙,几乎进行了无差别的剖析,年轻时的他,为了政权和皇权的稳固,不拘一格大胆用人,积极推行满汉一家的政策,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有益的,正面的。
可后来,他却可以为了自己的“英名”,去罔顾百万生民的死活。
因此,无论是何朝何代,封建帝王,都只是集权与自我利益至上的时代怪胎,他们中的有些人,做过一些对民族和国家有利的事情,但真正能称得上伟大的,只有人民。
要知道,封建帝王所有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我以及家族、圈层利益而已。
不管怎么说,《天下长河》已经走向了大结局,那么它留给我们的两大疑问,是时候解开了。
第一、靳辅、陈潢的最终结局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天下长河》之前无论是靳辅、陈潢等人被启用的时间,以及康熙年间黄河水患以及大事件的发生年表,都严格遵循了史实。
因此,靳辅、陈潢的结局,应该也不会有所更改。
先说一点,为什么靳辅的儿子靳治豫会叫他“阿玛”,因为靳辅虽不是满人,却隶属于汉军镶黄旗,因此这样的称呼,没有什么奇怪。
康熙十五年的严重水患,让靳辅得到了康熙的提拔,并在次年正式成为河道总督。
靳辅自四十五岁上任,在河道总督一职上待了十二年,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因为江南道御史郭琇等人的弹劾,靳辅因而被罢官,一同遭殃的,还有陈潢。
两人的罪名是“攘夺民田,妄称屯垦”。
在这一年,陈潢悲愤而死,靳辅开始了他的晚年生活。
而渐渐地,康熙皇帝也逐渐认识到于成龙所说的“河道已为靳辅大坏”,纯粹是无稽之谈,后来靳辅跟随康熙一起查勘黄河,被恢复了职衔。
康熙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92年。
年初,皇帝罢免了王新命,决意让靳辅重新就任河督,但靳辅以身体老迈的理由推辞了,结果康熙并不允准,但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靳辅因为高烧不退,再次请辞。
这次得到了批准。
四个月后,靳辅病逝于任所,终年六十岁。
第二、索额图、明珠的结局
看了《天下长河》对于索额图和明珠的描绘,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俩人都是皇亲。
索额图是康熙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而明珠祖父的妹妹,则是努尔哈赤的妃子,也是皇太极的生母,因此论辈分,他还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
实际上,明珠与皇长子胤禔之母惠妃,是否是亲兄妹,还存在争议。
不过《天下长河》有一点说得明白,索额图和明珠两人的失势与获罪,表面看是党争,但其根本原因是两人对于康熙立储的影响,所造成的。
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靳辅、陈潢被押解进京的这一年。
明珠被罢黜之后,不久他便跟随康熙西征葛尔丹,回来之后,就已经官复原职,但是此后二十年间,他再未得到康熙的重用,于康熙四十七年去世。
索额图显然要更惨一些。
因为索额图及其父索尼在铲除鳌拜一事,帮助康熙掌控朝政上颇有功勋,因此即使在康熙年间几起几落,索额图一直都深受重用。
到了康熙二十五年,为了维护皇太子的势力,康熙决定重新重用索额图。
但索额图成于斯也败于斯。
康熙四十二年,因为参与皇太子之争,索额图被康熙下旨赐死,他的同党多被杀或者拘禁,其两个儿子也被处死,对于索额图一生的功绩,康熙几乎全盘予以否定。
甚至康熙帝还称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
满清为了剿灭抗清义军,自己决了黄河,结果电视剧里成了忧国忧民的代表,洗的好白!
和大明王朝1566中间差着10086个雍正王朝[呲牙笑]
看了一段,说这部剧是历史剧天花板有点言过其实了。
你家的天花板?
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这部电视剧的确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高士奇的顶珠一会四品一会六品…很多细节有点乱
现在相关清朝的就是看不下去,不知道怎么回事[笑着哭]
就我觉得很垃圾吗[呲牙笑]拿水灾拍的能不能深点啊[呲牙笑]人在地上爬[呲牙笑]叫着我要淹死了[呲牙笑]
扯淡的天花板
就尬吹[笑着哭]
有点胡扯蛋🥚,精英才是。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这个康熙演的好啊
我喜欢看评论[呲牙笑]
这部剧在历史剧中前二十都排不上
海瑞
历史总是不断的在重演
三德子,法印呢啥时候微服私访
电视剧怎么样观众心里有数,营销做得好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