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部大热年代剧被网络反响冷落。
《北上》的首播收视率突破了3.5,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因选角问题遭到全网嘲讽。
当我们在批判演员时,到底在批判什么?
这种争议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老戏骨为剧集撑场老戏骨出场,往往是剧集的标配。
在《北上》中,胡军虽是金链子配大肚腩,仍然活脱脱地展现了运河船霸的形象。
李乃文切菜的手法专业到能考取技能证书,涂凌身穿的碎花围裙自带生活气息。
这些细节处理,无疑使得他们的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确实值回票价。
但,把主角比作黄金配角,这未免有些强盗逻辑。
想当年,在《父母爱情》中梅婷演绎一个18岁的少女时也曾遭到嘲讽,而如今却被视作经典。
好演员的成长之旅,从来不是按年龄来计算的。
流量转型需要被鼓励对于32岁的欧豪而言,能够在冰冷的运河中完成拍摄,嘴唇冻到发紫,显然是一种对角色深度的投入。
而白鹿则顶着素颜,在泥地中奔跑的表现,呈现出角色的真实感。
然而,一些评论者却紧盯他们的眼部皱纹,指责他们「不像高中生」。
殊不知,运河边的少年们,谁不是在风吹日晒中早早长出皱纹?
在剧中,欧豪与胡军的父子对峙戏极具张力:攥着录取通知书,脖子青筋暴起,然而却不敢直视胡军。
他将底层少年内心的自卑和倔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反观白鹿,她抓着鱼筐在街上奔跑,活生生地呈现出一位生活在花街上的野丫头。
相比于那些30岁依然在校园偶像剧中扮演学生的演员,能够在年代剧中「毁形象」的勇气无疑更为珍贵。
就像张译28岁在《士兵突击》中出演史今,谁还记得他眼角的皱纹呢?
角色适配度的新思考与其纠结演员在多大年龄适合演什么角色,不如看看背后的数据。
在《山海情》中,热依扎在30岁时演绎了19岁农妇的角色;而在《人世间》中,殷桃则在年轻时被骂为少女郑娟,最终靠着过硬的演技逆袭成为视后。
《北上》的导演团队早已预先透露他们的选角思路:他们需要的是运河儿女的「劲」,而不是流水线生产的鲜肉鲜花。
欧豪的码头工人经历与白鹿的江南水乡出身,都是为角色增添了重要的特点。
从某万千热评中便可知晓:「谢望和晒黑的皮肤像我爸年轻时的样子」;「夏凤华摔泥坑的样子就像我姑姑」。
热心的观众们早已通过遥控器为这些真实的角色投出了一票点赞。
结语:让演员有更多成长的空间在讨论演员如何「扮嫩」时,我们是否容易忽视角色的人生厚度?
谢望和从码头搬货到考上北大,夏凤华的成长则从假小子蜕变成了企业家的形象,演员所需展现的其实是那段跨度、而不是定格在某张学生证的照片上。
好演员有权被允许「超龄生长」,就如同运河不会因一段淤泥便止步不前。
我们需要更多为年轻演员提供成长空间,可能在这过程中,我们会见证下一个张译、周迅的崛起。
让他们成为观众心中不朽的记忆,让新时代的戏剧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或许,这才是对艺术最好的推动。
在你我共同的期待下,这份希望终将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