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孩子7岁才确诊自闭症,妈妈去学校陪读饱受折磨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9-22 03:26:51

一、漫长的犹豫和拉扯

亲戚的孩子从出生时的七斤半,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

一岁多会走路却不会叫爸爸妈妈,这本应引起重视,可有的小孩说话晚的观念让亲戚选择了等待。两岁多只会 “啊啊” 叫,婆婆以孩子爸爸说话晚为例,让亲戚放下了担忧。

三岁多仅会叫妈妈,按理该去医院检查,但亲戚却寄希望于幼儿园能让孩子开口说话。结果孩子在幼儿园整天整夜哭,除了 “妈妈” 啥也不会说,亲戚又把孩子接回了家。

孩子四岁时,亲戚教孩子说话,会说 “123” 就让她欣喜不已。五岁时孩子经常莫名哭闹,有人提醒可能是自闭症,亲戚却骂了回去,内心虽有担忧却不敢面对。七岁上小学,老师委婉建议检查,最终确诊自闭症。

这一路走来,亲戚因侥幸心理和对问题的逃避,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干预时机。如果当初能家长带孩子接受专业检查评估和言语治疗,或许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

二、确诊后的晴天霹雳

1.艰难的确诊过程

医院的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那一刻,亲戚感觉天都塌了,她之前虽有预感,可总不愿面对,总觉得孩子只是说话晚。现在,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让她不得不接受。

2.陪读的无奈选择

老师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家长要陪读,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和班级。亲戚在无奈之下只能同意陪读。陪读意味着她要时刻守在孩子身边,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环境。

这对于亲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不仅要面对孩子的特殊情况,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但为了孩子,她没有退路,只能勇敢地走下去。就像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样,他们在困境中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三、陪读之路的模样

1.陪读的日常状态

亲戚开启了陪读生活,她就像孩子的影子,时刻守在孩子身边。上课的时候,她紧张地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出现任何问题影响到其他同学。每当孩子有一点小动静,她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随时准备出手干预。课间休息时,她也不敢有丝毫松懈,陪着孩子上厕所、活动,确保孩子的安全。她的眼睛时刻盯着孩子,仿佛一不留神,孩子就会消失不见。

2.陪读的纠结心理

在陪读的过程中,亲戚的心情无比复杂。她心疼孩子,看着孩子在学校里努力适应却又困难重重,她的心就像被揪着一样疼。她时常想,如果孩子没有自闭症,那该多好啊。同时,她又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她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会怎样,不知道自己能陪孩子走多远。她担心孩子以后无法独立生活,担心孩子会受到别人的歧视。

这种担忧如影随形,让她时常陷入焦虑之中。然而,她也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为了孩子,她必须坚强。就像那些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样,他们在陪读的道路上,一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边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据了解,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都经历过这样的纠结心理,他们在心疼与担忧中不断前行,只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明天。

四、陪读的方法很重要

陪读可不是简单地守在孩子身边,方法很重要。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陪读方法。比如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像找不同、拼图等。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要耐心地反复教导学校的规则,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孩子有情绪问题,要及时发现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安抚和引导。

陪读的目的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所以在陪读过程中,要逐渐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不能让孩子过度依赖陪读的人。

五、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1.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自闭症患者在 2 - 3 岁时接受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语言沟通、社会交往、认知和行为能力,对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如果亲戚的孩子能在早期就得到正确的干预和治疗,也许现在的情况会大不相同。

2.对亲戚孩子未来的期待

虽然亲戚的孩子已经七岁才被确诊自闭症,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希望。在现代医学和教育的帮助下,自闭症患者的未来发展前景正在逐渐改善。亲戚的孩子可以通过持续的干预和治疗,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许孩子在未来能够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甚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

1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2024-09-22 17:48

    我也是陪读妈妈,但是看到孩子越来越好就知道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是妈妈,世界上最爱他的人。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